原标题:
川观新闻记者 谭江琦 李秋怡 肖莹佩 吴忧/文 华小峰/图
6月23日,成都极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展厅内,大大小小的投影仪,营造出斑斓的光影世界。
光影交织中,仿佛有时光闪回——也是在成都,1958年,国营红光电子管厂里,中国第一根自制电子显像管诞生。
从黑白到彩色,从单一到斑斓,这束光,映射出四川电子信息产业的进化史。
从无到有、由外而内、由弱渐强,这束光,照亮了四川首个万亿产业的成长路。
近70年过去了,电子信息始终站在产业“浪尖”。“电子信息产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性、战略性、先导性产业,拥有极强的进化能力。”成都高新区管委会副主任李江波说,作为四川省特色优势产业,也是国家重点关注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四川电子信息产业近年来不断迭代升级。
6月23日至24日,四川日报全媒体一线蹲点采访组走进成都高新区,在全省电子信息产业的主要承载地,观察一个区域、一个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实践。
视频拍摄:成都观察 杨柳 川观新闻记者 华小峰 剪辑:郭雨荷
从追光到发光
成都东郊,一些“追光”企业已老去,但穿行成都高新区,一大批知名企业正汇聚成新的光源
6月23日下午,当采访组来到成都仕芯半导体有限公司时,总经理章策珉刚刚敲定一个大单的技术协议。“这一单比去年全年的创收都多。”
对他来说,还有一份订单别具意义。那是来自成都亚光电子股份有限公司的订单。“我是‘七号信箱’子弟。”章策珉解释说,“七号信箱”是国营亚光电工总厂过去的别称,他的祖母和父亲都曾是该厂职工。如今,仕芯自主研发的射频芯片,装进了亚光生产的通信模组。
从“光一代”到“光三代”,祖孙三代所经历的,是从“追光”到“发光”的进化。
成都仕芯半导体有限公司拥有多项发明专利。
上世纪50年代,中国的黑白显像管还未问世。国家把四川作为电子工业基地重点布局,“一五”时期,苏联援建9个电子工业项目中4个建在成都东郊。从红光厂、国光厂,到后来“三线建设”时期的亚光厂、宏明厂,厂名里就透着一股为国争光的劲儿,新中国第一支黑白显像管、彩色显像管、投影显像管陆续诞生。
1980年,四川电子信息制造业工业总产值为3.84亿元,到2000年,工业总产值达到425.1亿元,20年间,增长了110倍。2019年,电子信息产业成为我省首个万亿产业。
如今的成都东郊,不少“光字辈”企业已老去。但,穿行于成都高新区,英特尔、京东方等企业光彩夺目——这里已成为新的“光谷”。
在上世纪末,由于技术逐渐落后,四川的电子信息产业一度徘徊于低谷。进入新世纪后,英特尔、华为、京东方、戴尔、联想、德州仪器、富士康等国际知名企业纷至沓来,这一次的产业聚集,水平更高、能量更大。
上世纪80年代,成都红光电子管厂显像管电子枪生产线。(成都市成华区委宣传部供图)
大企业领跑,中小企业也发力冲刺。
成都菲斯特科技有限公司略显老旧的厂区里,正在生产如今深受年轻人追捧的光学屏。董事长张益民向我们介绍去年的业绩:“全球市场占有率35%,做到了细分领域全球第一。”大尺寸菲涅尔透镜光学屏,是菲斯特的独门绝技。
23年前,33岁的张益民下海创业,为公司取名“菲斯特”,英文名“first”,意为“第一”。如今,菲斯特已是全球最大的激光电视光学屏供应商,极米、海信都是其c7娱乐麻将胡了的合作伙伴。张益民说,凭借上下游企业的共同努力,激光显示已经成为全球显示领域中首个由中国主导的显示技术。
采访结束,张益民坚持要我们看个小实验再走——他将一块两米见方的菲涅尔透镜立于阳光下,阳光穿过透镜,短短几秒,地上的纸燃起火苗。升腾的火光,在张益民眼中闪亮。
凭借自主发明的技术,菲斯特成为激光电视菲涅尔光学屏出货量全球第一。
距离菲斯特不远,是章策珉创业的地方。2016年,在国外工作12年后,已经成为一家行业领军企业首席工程师的章策珉决定回国创业。“因为看到国家在高端芯片上被‘卡脖子’。”
射频芯片是实现通讯功能的核心芯片,长期被国外企业垄断。回国后,章策珉带领团队不断突围,目前,产品已覆盖绝大多数器件种类。5年来,他和团队拿到21项发明专利,其中包括13项美国发明专利,“这是对我们原始创新的认证。”
成都高新区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局一位副局长,20多年前从美国留学回国,作为翻译人员见证了英特尔成都项目的落地。“那时,招商引资对产业的贡献度远远大于自主创新。”如今,他深切地感受到自主创新带来的变化与活力,“比如ic设计企业,年增速达到150%”。
从大米到寿司
种大米,选种和培育都不容易,一斤卖3块钱。集成创新做成寿司,却能卖到30块钱
6月24日,采访组来到京东方,恰逢京东方成都车载显示基地项目主体结构封顶,比计划提前50天。
“人类接收信息中83%来自视觉”“万物皆显示”,京东方科技集团副总裁秦向东话语中,透露出对新型显示产业的信心。入座会议室,记者发现,连座牌都是显示屏。“可以节约大量纸张。”工作人员介绍。
6月24日,京东方成都车载显示基地项目主体结构全面封顶,比计划工期提前了50天。
近年来,智慧车联成为新的产业风口。京东方高层决定将其全国车载显示产业进行整合,整体布局成都。
作为在世界500强企业中排位307位的中国制造业龙头企业之一,京东方在显示屏领域已经做到了全国第一,为何还要向车载显示这样的细分领域再延伸?
“我们不仅要做大米,还要做寿司。”秦向东对记者打了个形象比喻。大米和寿司,对应显示屏和终端产品,价值甚至相差百倍。“高质量发展,需要用‘高附加值’铺路。” 为了实现高附加值,京东方每年把营收的7%投入研发。
这个比喻,京东方一位高层也向李江波说过。当时李江波想了想说,确实,种大米并不容易,选种和培育,都要耗费大量时间精力,一斤卖3块钱。集成创新做成寿司,却能卖到30块钱。
在成都的“建圈强链”行动中,京东方正是电子信息产业“新型显示”细分领域中的“链主”。过去三年,追随京东方而来的上中下游配套企业,超过30家。世界500强企业日本出光兴产,也将其国内首个oled发光材料制造基地落户成都。
相隔不远处,成都辰显光电有限公司也在布局自己的“大米”和“寿司”。这家成立不足两年的年轻企业,年初成功点亮可用于高端电视的12.7英寸micro-led拼接显示屏。
从“大米”到“寿司”,不仅需要产业链不断延长,更需要生态圈完备健康。走访中,几乎每家企业,都重点强调做小配套圈——圈越小,成本越低,安全性越高,协调性也最好。
采访中,一大批新生力量,不断刷新着我们对于成都电子信息产业的传统印象。从发光材料、电子仪表,到芯片ic设计、流片、封装、测试,大批自主可控产品和企业在此聚集,既有“大排档”,也不乏“旗舰店”。
政府和企业在一起发力。采访当天,成都高新区启动了2022年产业基金的子基金申报工作。该区将出资180亿元,邀请专业化投资机构进行合作,成立不低于600亿元的产业投资基金,其中40%的规模将投向电子信息产业。
从高原到高峰
岷山山脉绵延约500公里,超过4500米的山峰20余座,是产业人想要攀登的高峰
墙面就是屏幕,顶灯就是投影设备……23日,成都极米展厅内,采访组看到一款产品,这款产品刚在日本开售不久,便成为该国细分市场的佼佼者。
极米科技董事长钟波回忆起刚刚经历过的难忘时刻——6月8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宜宾市极米光电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外,一块展牌留住总书记的脚步。这块以“勇攀高峰”命名的展牌,记录了极米科技打破外资品牌在中国投影机市场垄断的情况。
总书记的视察和勉励,“深深地激励了我们继续勇攀高峰。”钟波说,极米科技迅速成立创新突破小组,在产品功能和技术上进行专项攻关。“我们已经做到中国第一。现在,高峰意味着世界第一。”
成都极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展厅光影交错。
勇攀高峰的不只极米。去年,成都银河磁体股份有限公司的粘结钕铁硼磁体产量,在全球占比超过20%。“全球第二、三、四名的产量加在一起,都没我们多!”公司总经理吴志坚说,手机震动、空调出风、汽车座椅、扫地机器人等等,只要是需要微小型电机驱动的产品,都有粘结钕铁硼磁体身影。
“还要冲刺更多的‘世界第一’。”吴志坚表示,新近开发的注塑成型磁体以及磁粉,正在朝这个目标迈进。
23日下午,采访组来到成都高新区新显智造产研园时,psti-adt切割联合实验室正在举办开业典礼,诸多芯片设计公司受邀参加。章策珉也接到了邀请,他对此满怀期待:“这是我们缺失的环节,希望尽快合作。”
这个实验室,是成都高新区“岷山行动”计划支持的项目之一。成都岷山功率半导体技术研究院院长张帅博士介绍,晶圆切割是不少芯片设计企业的缺失,实验室引入了全球先进的切割设备,将作为第三方平台为周边的芯片研发团队提供服务。
成都岷山功率半导体技术研究院,技术人员正在进行晶圆切割。
“岷山行动”计划2021年启动,计划5年投入300亿元建设50个新型研发机构,解决产业链细分领域“卡脖子”问题。
李江波介绍,近年来,四川电子信息产业发展迅速,但在一些领域,关键核心技术仍受制于人,“有高原无高峰。”岷山山脉绵延约500公里,超过4500米的山峰20余座,寄托了大家对于科技创新从“高原”攀向“高峰”的愿景。
24日傍晚,采访组迎着晚霞行走在成都西芯大道,道路两侧企业林立,当中既有熠熠生辉的知名企业,也有初创型高科技企业,见证着这个万亿产业不断进化。
蹲点手记
致敬攀登者
川观新闻记者 李秋怡
这次蹲点,我们走访了多家企业,对话了数位企业掌舵人和成都高新区相关领导。一路行、一路看、一路听,最大的感受是,无论是一个个创业者、一家家企业,还是这片区域,他们都是攀登者,心中有着对"高峰”的敬畏和向往。
这种敬畏和向往,体现在企业名字中。当张益民用“菲斯特”(first)为自己企业命名时,他心中的高峰是——要在光学屏幕领域做到第一。“我们只想把这一小点做好。硬核技术不是一天搞得成的,20年搞创新确实很难,但从来没有想过放弃。”
这种敬畏和向往,体现在极米的未来构想中。他们把投影市场世界第一作为目标,并提出两年时间表。钟波说:“去年,我们全球出货量超100万台,宜宾工厂产能充分释放后,出货量将更多,为了这座‘高峰’,不敢丝毫放松。”
这种敬畏和向往,体现在京东方对创新的呵护上。近几年,京东方每年拿出7%的营收做研发,“对于2200亿的产值来说,这不是个小数目。传统制造业如果能拿出1.5%做研发,就是不错的水平了。”秦向东说,他们还每年举办工程师文化节,就是为了呵护创新。
这种敬畏和向往,体现在成都高新区谋发展力度上。创建世界一流园区,实施“岷山行动”计划,成都高新区面向产业高端进行创新布局,对重大项目支持无上限。“岷山是蜀山之巅,是长江之源。高质量发展,要从创新做起,从源头做起。”李江波说。
没有比人更高的山峰。只要肯攀登,一切皆可能。
(编辑:张宇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