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四川甘孜农牧民:幸福生活像花儿一样
“您订的松茸牛肉酱这两天就能发货。新年伴手礼需要吗?”春节即将来临,驻村干部黄剑和同事当起了网购客服。
黄剑是四川省甘孜州稻城县税务局副局长,3年前被派到麻格同村驻村帮扶队工作。
“2020年线上销售总额120多万元,这是麻格同村与稻城县其他5个村的成果。”黄剑说,三年前,他来到这个鲜为人知的小村子,想不到有一天几千公里外的人会买村里的特产,“是好政策、好产业,还有人们对高原美景的向往,把麻格同村和外面的世界相连。”
2020年2月,四川省政府宣布全省涉藏州县全域脱贫摘帽。一年来,甘孜州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上持续用力,不断促进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和群众生活改善,为接续推进乡村振兴打下坚实基础,也让许多个无人知晓的“麻格同村”与外界紧密相连。
旅游开发富了一方百姓
2013年9月16日,稻城亚丁机场正式通航。随后几年内,国内多条飞往当地的航线陆续开通。这座世界海拔最高的民用机场,将西南边缘的稻城与外界紧紧相连。
稻城亚丁风景区,被誉为“蓝色星球上最后一片净土”。近年来,当地旅游发展势头越来越好,香格里拉镇仁村作为从县城到景区的必经之地,成为客流接待主力军。
冬季,稻城的游客极少,大部分酒店和民宿都歇业了。腊肉、香肠挂在屋梁上。牧民尽情享受酥油茶的清香,品味丰收的喜悦。
四郎拉姆给自家的民宿铺床。人民网 朱虹摄
四郎拉姆家算是仁村最早参与民居接待的农户。讲起旅游开发带来的变化,四郎拉姆笑得合不拢嘴。
“我家房子租出去得比较早,2016年就与成都老板签了20年合同,每年租金28万元。”四郎拉姆说,从没想到家里的房子能挣来钱。“以前,吃不饱,穿不暖;现在,想吃什么就吃什么,想穿什么就穿什么。”
四郎拉姆从酒店学习了接待游客的技能,又将自住的部分房间改成民宿,以比酒店更低的价钱进行销售,旺季时收入可观。
许多村民和拉姆一样,在旅游接待中学会了汉语。这几年,仁村家家户户陆续修起了楼式民居,部分村民家有两栋房子,一栋用来自住,另一栋出租给外地老板开酒店。房屋还没有租出去的村民,则围绕旅游业做餐饮或销售农产品。
“这里曾是稻城县最穷的村之一。”仁村村支书同扎桑登说,政府给予村民贷款扶持,引导他们装修房子,开办民宿或出租。“村里陆续有56户农户的房屋通过政府招商引资,租给外地老板开民宿,年租金在20万元到80万元不等。”
“这一年因为疫情,就不出去旅游了。往年寒假,要花一个月时间带孩子出去看看。”冬天游客稀少,四郎拉姆一家就把精力放在照顾孩子上,高原气温低,丈夫每天开车接送孩子上学,舍不得让他们再走路,“现在生活好了,在学校也有饭,饿不着。回到家给做啥饭,都不爱吃。”
“当老板,挣旅游钱,稻城县的老百姓以前是从未想过的。”稻城县扶贫开发局党组书记、局长格桑刀登说,如今全县60%以上的收入来自旅游开发。格桑刀登说:“我是稻城本地人,小时候的穷日子历历在目,但饿肚皮的苦日子再也不会有了。”
在格桑刀登看来,稻城人要想“旅游饭碗”稳当当,就要保护好这方水土,大力发展农牧特色产业,实现乡乡有特色产业、村村有增收渠道、户户有增收门路,才能为衔接乡村振兴打好基础。
高原藜麦走进城市餐桌
得荣县白松镇,乃群山合围的开阔之地。那里土地肥沃、物产丰富,是有名的高原桃花谷,如今成了藜麦产地。白松镇试种成功后,得荣县陆续建起了上万亩藜麦产业示范种植园区。
得荣境内大部分地区海拔都在3000米左右,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降水量少,土地纯净无污染,地理条件与藜麦原产地极为相似。
白松镇夺松村村民登巴正在粉刷外墙。人民网 朱虹摄
“试种成功后,发现藜麦产业销售前景好,老百姓生产积极性才有了转变。”讲起种植藜麦的起因,白松镇党委书记春生说,“村里以前的产业卖不起价(收购价低的意思),一直想寻一个经济价值高、不愁卖的产业,这才尝试了藜麦。”
“以前一家人日子过得紧巴巴,种的主要是青稞和玉米,加上挖虫草、松茸的收入,可以勉强糊口。”采访当天,正赶上白松镇夺松村村民登巴家筹办喜事,讲起好日子,一家人很开心。这几年村里的集体产业多了,不出去打工也能挣到钱。“2020年,藜麦产业园分红有3800多元,还不包括在荞麦产业园务工一天有150块钱的收入。藜麦管钱(价高),可为啥卖得好我不懂。”
登巴的疑惑,在距离得荣县1186公里的成都找到了答案。
“我健身已经有5年了,藜麦这种粗粮自然是饮食必备。”苏畅是一位成都的健身达人,去年和家人自驾到得荣县,觉得当地藜麦物美价廉,就尝试性买了点。他说:“最近我通过四川新春年货购物节的小程序居然找到了这款高原藜麦,真是太开心了,马上下单。”
藜麦的亩产为200公斤至300公斤,夺松村第一书记单珍说,为把产业做大做强,镇上引进农业公司,与公司签订2000余亩土地流转协议,解决了缺技术、销售难的问题。
得荣县精品藜麦产业园区。人民网 朱虹摄
“目前得荣县70%的藜麦通过批发销售,另外的30%深加工后进行零售。”得荣华鑫农业综合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和金龙说,已与几家大企业签订合同,订单种植让老百姓吃下“定心丸”。
“藜麦产业改变了白松传统农业结构、改变了老百姓的种植习惯,增加了农牧民收入,成为巩固脱贫成果,助力贫困老百姓持续增收的利器。”得荣县委副书记洛绒拉珍说,全县始终坚持把发展产业作为推动脱贫攻坚的根本任务来抓,在保有传统种养殖产业的基础上,引进藜麦产业,以白松镇打造藜麦核心示范基地3000亩,辐射带动全县建设藜麦产业园,“2020年实现产值3150万元,种植户户均增收近4000元。”
民宿成为乡村与游客的新纽带
从乡城县城出发,半小时车程就能到该县青德镇仲德村。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小村庄,现在是甘孜州高端民宿的示范点。
乡城县白藏房传统村落风貌。乡城外宣供图
“这里比稻城县海拔低,距机场只有不到2小时的车程。气候宜人加上独特的田园风光,绝对值得高原游客选择。”看好乡城风光的蒋模瑛,带着在云南大理多年运营民宿的经验成了仲德村皈院民宿的店长。
乡城县的白藏房在高原独一无二,房屋墙体用泥土夯筑而成,室内木柱密架,民居外形似梯形,门窗富丽堂皇,彩绘明朗鲜丽。
皈院民宿改造了仲德村闲置的房屋,让外观保留白藏房的美感,内部用现代风格装修,并引进品牌管理公司托管运营。为满足游客的需求,皈院打造了一支由本地青年组成的“管家”团队。
洛绒次姆学习给咖啡拉花。人民网 朱虹摄
“‘管家’,就是让民宿接待人员成为游客旅行的助手。从住宿服务到线路规划,从民俗风情到文化体验,‘管家’都可以提供建议和帮助。”皈院的品牌创始人唐静说,“管家”是游客在“当地的朋友”。
冬季是农闲时节,更是旅游淡季。可皈院民宿的店长和“管家”们并没有“猫冬”,他们每天都要一起学习接待礼仪、制作茶点、手冲咖啡、茶道等。采访当天,管家洛绒次姆正和同伴学习给咖啡拉花。
“我现在已经是中级‘管家’,通过了功夫茶、咖啡冲泡等考核项目,多了700元职务工资,一个月能有2000多元的收入。”22岁的洛绒次姆对自己的工作充满学习热情, “店长要求很严格,需要学习很多知识,要能介绍全县旅游文化的特色,还要通过各种技能培训才能上岗和升职。”
从幼师学校毕业后,本想成为老师的洛绒次姆因考试不顺利,一度不知道去哪儿就业。现在的她似乎很喜欢“管家”这份工作,学习新技能、认识新朋友让她觉得快乐。“如果游客走的时候能留言好评,就觉得特别骄傲。”次姆说,每次接到咨询电话,那句“欢迎您到乡城来”是发自真心的邀请。
过去两年,皈院营业收入达300万元,为当地群众提供就业岗位60余个,带动周边200余户1000余名贫困群众人均增收近万元。皈院雇佣本地的年轻人,让他们带着游客体验乡城,也带动当地农户参与旅游接待。民宿,正成为乡村与游客的新纽带。
“讲起白藏房的故事,当地人说,白色就是吉祥、是祝福,它是白云的颜色、雪山的颜色,也是哈达的颜色。”唐静说,“有一天,店长会换成洛绒次姆,因为只有他们才能真正讲好乡城故事。”
(责任编辑:杨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