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 蕾
作家张洁有一篇散文《我的四季》,书中写道:“在这世界上,每人都有一块必得由他自己来耕种的土地。”对我而言,这块土地便是我脚下那三尺讲台。
七年级课本中海伦凯勒的作品《再塑生命的人》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海伦在出生的第十九个月时因患急性胃充血、脑充血而被夺去视力和听力,就在常人觉得她的一生就要在沉沦中度过时,六岁零九个月的海伦遇到了沙莉文老师。沙莉文老师就像一束阳光,照亮了她的世界。海伦最后成为了一名勇敢、博爱的伟大作家。而我对教育这份事业的认知还要从大三那年说起。
我来到地处高寒山区的峨边彝族自治县白杨乡小学当起了一名支教老师。12月的小凉山,早已飘起了雪花,一天早上,我看到校门外一片漆黑的路上闪过一点微弱的手电筒光,近了才发现,是我班上的一名彝族学生,脚上穿的胶鞋裹满了泥浆,身上的衣服被雪水浸湿,一手拿着一个破旧的小手电,一手捏着一块冰冷的烤土豆。我赶紧把他叫进宿舍,倒上热水,询问才知道,他家住在全乡最远的村,因为村里孩子少,村小早已关闭,为了读书,每天早上5点就要从家里出发,步行接近两个小时来上学。第二天,我来到这个学生的家里,破败的墙壁,脱落的墙皮,狭窄的板床,已经看不出颜色的被子,火塘里的几根炭火忽明忽暗。从窗外射进来的一束阳光,照过去的是孩子的书桌,这个家里唯一算的上整洁明亮的地方。孩子父亲用较为生疏的汉语跟我交流着,他说:“村里十来岁的孩子好多都没上学了,在家帮忙干农活,等这几年读完,我也打算让他回家。”话音未落,在灶台前烧火的孩子一下子站了起来,盯着他爸,大声说了一句我听不懂的彝语。又望了望我说“我要上学”。“ 我要上学”,就在城里孩子整天说着上学苦,上学累的时候,这样一句话从一名彝族小孩口中说出,我的心被触动了。也许,这就是对知识的渴望;也许,他知道这是改变他命运的唯一办法。我不知道该如何跟他的父亲讲述知识的重要,临走前,我对他说了一句“坚持自己的理想”。雪后的村道,泥泞不堪,一束阳光照在我的脸上,带来一丝丝暖意,我暗暗地告诉自己,扎根三尺讲台,做孩子们的一米阳光,哪怕只能照亮孩子人生道路中短暂的路程。这,就是我的初心。
带着心中的向往,带着心中的梦想,我离开校园,开始了我的教书生涯。2016年,刚刚经历了紧张的初三,期待着迎接下一届新生时,学校决定让我再接手两个初三班的语文教学。那时距离中考还不到一年的时间。班上成绩排名靠后的几名学生,上课睡觉,下课打闹。这就是所谓的考不上高中的那一类,面对他们,我没有说教,不敢错失任何一次与他们交流的机会,无论是在教室、走廊,还是在操场、食堂,都以轻松的方式与他们交流着,我的脸上从未消失就是那鼓励的眼神,温暖的笑容,常常为他们单独辅导,耐心细致地讲解每一道不懂的试题。不知不觉,我看见他们手捧课本,背起了“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日记本上的文字由一排变成了一整页写满思绪的文字……
中考结束后,我手机上跳出一条短信“谢谢老师没有放弃我!”虽然不是知道是哪位学生发来的,但我知道他一定是被我温暖的那一个。
后来,我和当时一块支教的同学回到了当年支教的乡,在老校长的带领下,我来到了那个彝族小孩的家,过去的破瓦房已经变成了一座极具民族特色的新房。房子大门锁着,老校长告诉我,因为小凉山综合扶贫开发,在国家的帮助下,他家盖起了新房,他的父亲在村里农业合作社打工,孩子现在是已经是一名初二的学生,听说学习还不错,平时都是在学校住校。说着,老校长拿出电话准备给那个孩子打电话,我阻止了他,我得到了我想要的消息,他还在读书!离开小山村的时候,寒风依旧刺骨,可我的心却满是阳光,因为我知道,当年的小孩正坚持着“我要读书”的理想。
习近平总书记说过,做好老师,要有理想信念、道德情操、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把自己的温暖和情感倾注到每一个学生身上。孩子们是祖国的未来,教师改变的不仅是一个个体的命运,也会影响我们国家民族复兴。从教九年,我的初心依然赤诚,我的热情始终高涨,对于孩子们的热爱,从未有丝毫减退。近代教育家夏沔尊先生说:“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成其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应该是有温度的,好老师,就应该是带来这种“温度”的“一米阳光”。
走进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对我们提出了殷切希望——“人民教师无上光荣,每个教师都要珍惜这份光荣”。这为教育事业赋予了新的使命,教师必须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砥砺前行,继续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辛勤耕耘,勇往直前,在新时代创造新的历史辉煌。就让我们担负新使命,手握接力棒,与教育事业同进步、与祖国共成长、与新时代齐奋进。让我们成为那一道道“一米阳光”,汇聚成照亮孩子们人生道路上的太阳。
(编辑:杜冬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