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山新闻网讯(记者 李丽秋)清明扫墓,源自于我国的孝文化,为的是寄托哀思、追忆先人。每年的清明节期间,各地的群众都会回到家乡,为逝去的亲人扫墓。
古往今来,清明扫墓多采用整修坟墓、挂烧纸钱、供奉祭品的传统祭奠方式,但是随着环保概念逐渐深入人心,大家都意识到,燃烧祭品会产生大量的残渣,不仅难以清理,还影响着我们的生活环境,造成污染。同时因燃烧祭品造成森林山火的案例也不在少数,造成的不仅仅是经济损失,严重者也让部分救火人员付出生命代价。
从2018年开始,乐山市市中区范围内开始禁烧禁燃,带纸钱、鞭炮来祭扫的行为也越来越少,拿着鲜花、黄丝带、水果前来祭祀的市民越来越多,到如今也真正做到了绿色、安全祭祀。
今年,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网上祭祀的方式也被更多人接受,远在他乡亦或是为自己和他人的安全着想,通过在网上为逝去的亲人献上几束鲜花,点上清香和蜡烛的方式,表达对亲人的思念。心诚则灵,以诚挚的心来祭奠逝去亲人的方式,是如今值得提倡的新风尚。
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提供“云祭扫”、代祭扫等多种便民服务,不仅能满足市民表达哀思的需求,也是鼓励市民采取最绿色、安全的多元化祭扫方式。乐山此前已经推出了网上祭祀,通过这一特殊时期,市民对网上祭祀的认可度和接受度也大大提高。
“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孔子曾在论孝道中说,礼仪到了,心意表示了就可以了。祭奠亲人不能只是流于表面,最重要的还是那颗诚挚的心。
(责任编辑:徐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