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口河三线记忆小镇 金口河区融媒体中心供图
■ 记者 杨心梅
五十多年前,在“备战备荒为人民”的特定历史背景下,肩负着新中国成立以来国民经济、区域经济、战略安全布局、生产力布局大调整的重任,数百万工人、干部、知识分子、解放军官兵和成千上万的民兵,怀着奔涌的激情,投身到广阔的西部地区,开启了轰轰烈烈的三线建设。
作为西部一隅的乐山,以优越的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被确定为国家三线建设项目在四川的重点布局地区之一,就此迎来长达20年的三线建设时期。期间,国家40多个部委在乐山建设布局项目,先后投入资金35亿元,建成23个中大型企业,主要包括国防军工、原材料,电力、机械等企业和相关重点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等。
机器轰鸣作响,道路铺平延伸,厂房拔地而起,产业从无到有,308、605、585、525、739……在乐山,这些数字不仅仅只是数字,而是那个特殊历史时期的特殊代码。
国产6000千瓦的列车电站
1978年12月建成投运的龚嘴水电站
上世纪70年代乐山电力工人带电作业更换直线串绝缘子
四川第一个220千伏变电站666变电站 ▲本组图片由文惊涛提供
记忆
艰苦岁月锻造城市品格
“那时能参加三线建设,是一种光荣的使命,更是一家人的荣耀。”回忆当初为什么参加三线建设,一位峨眉铁合金厂的总工程师唏嘘不已。他告诉记者,三线建设者大多来自五湖四海,心里怀揣着共同的理想目标,“我们青春勃发,想的只有‘毛主席的战士最听党的话,哪里艰苦哪安家’,根本不曾考虑支援三线建设或许会面临无数的艰难困苦。”
翻看三项建设企业项目的布局,“靠山、分散、隐藏”是最大的特点,它们或深埋于高山深谷地带,或沿溯岷江、大渡河流域两岸,净值规模、具体方位、产品类型等均严格对外保密。“当时,这些企业推动乐山地区搭建起工业经济骨架,吸引大批科技人才集聚乐山,形成人才优势,直接带动促进乐山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发展。”一位长期研究乐山三线建设历史的专家告诉记者。
20世纪70年代中期,大批三线建设项目先后投入使用,为乐山地方建设史写下了光辉的篇章——龚嘴电站,是大渡河梯级开发的第一个大型水电工程,为当时西南地区最大的水电站;国营乐山造纸厂,我国自行设计、施工、安装的第一家生产高纯度绝缘纸浆和电力、电子工业用纸的重点企业……除此之外,中国核动力研究院专门从事核动力反应堆工程技术开发,成为中国核能研究重要基地;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所在核聚变和“受控”研究上取得重大成果,“中国环流器一号”装置的研制成功,标志着我国受控核聚变研究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三线建设时期,乐山区域内形成了以三线工业企业为骨干,以电力、机械、建材等为支柱的工业基地,公路、桥梁、码头等基础设施建设也得到长足发展,仅成昆铁路乐山段上就有23个火车站,更有多项产品和科技成果达到当时国际先进水平。
而这背后,离不开众多三线建设者的无私奉献。作为国家三线建设项目重点区域之一,仅1965年、1966年,就从全国50多个城市的200多个厂矿和科研单位中动员了3万多名领导干部、工程技术骨干和施工力量奔赴乐山,这同样也是乐山现代史上首次有如此之多的建设者云集。
“在艰苦的三线建设岁月里,流传着‘献了青春献终身,献了终身献子孙’的说法,留下了‘艰苦创业,勇于创新,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三线精神,”相关专家告诉记者,在成昆铁路修建期间,因为铁路沿线山势陡峭,奇峰耸立,地形和地质极为复杂,修筑成昆路的铁道兵们面对重重困难,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开创了筑路史上的奇迹。据统计,仅在修筑这条铁路的过程中就有1000多名铁道兵战士献出了年轻的生命。
一路筚路蓝缕,一路栉风沐雨,三线建设者们用生命作礼赞,永远镌刻在了乐山这座城市之中。
三线建设的时代印记 金口河区融媒体中心供图
民族化工遗址——永利川厂旧址五通桥区委宣传部供图
今朝
宝贵财富化为城市资源
时光飞逝,白驹过隙。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随着企业的改革发展,经济转型,乐山许多三线建设企业逐步调整改造,成为了可歌可书的历史,但那一段峥嵘岁月却深深地融入了乐山这座城市,成为永不褪色的精神财富。
今年6月,以“扬帆再启航·筑梦大瓦山”为主题的第三届金口河区“转转花”文化旅游节开幕,让金口河再次“出圈”。金口河区位于小凉山彝区腹地,因为三线建设得到长足发展,有特大型军工企业红华公司、成昆线旧址、关村坝洞中火车站等大量三线建设时期文化遗址。
自红华公司外迁后,当地按照“资源资产化、厂区景区化、文化品牌化”思路,加快推进三线建设遗产保护开发,让濒临废弃的三线建设遗产重新焕发生机。随着电影《你好,李焕英》的热映,位于金口河区永和镇官村社区、由四川红华实业有限公司原职工生活区改造而成的三线记忆小镇,一跃成为新的“网红打卡地”和“旧时光追忆地”。
走在小镇之中,多层老式居民房极具年代感;淳朴的红华理发馆,店招是红色繁体字,店内的长条椅、木制理发椅已经磨出包浆……“三线记忆小镇是历史馈赠的礼物,它的价值值得深挖。”金口河区委宣传部相关负责人介绍,未来,该区将以三线记忆小镇作为外来文化与本土文化的交汇点,结合大三线建设与铁道兵精神,打造一部具有金口河特色的沉浸式剧目。
在五通桥区桥沟镇,郁郁葱葱的树林间,还掩映着一片灰色建筑,其木石结构和砖木结构的老式厂房造型别致而独特,历经70多年风雨洗礼依旧坚固牢靠、庄重大气……这是东风电机厂所在地,亦是永利川厂旧址。
永利川厂是天津塘沽(现天津市滨海新区)永利碱厂于1938年在五通桥老龙坝(现五通桥区桥沟镇)重建的化工基地。抗战胜利后,永利川厂职工陆续返回天津塘沽,厂房则保存了下来。
三线建设时期,在侯德榜的推荐下,国家决定在原永利川厂旧址上新建军工企业东风电机厂,投产后为国防建设作出卓越贡献。如今,东风电机作为现代化的发电设备制造企业,产品远销30多个国家和地区……这里为新中国成立后民族工业发展添上了浓重一笔,承载了一代代建设者们实业救国、实业强国的梦想和情怀。
历史的空间里,承载了新的内涵,也让乐山工业文化名片“活”了起来。东风电机综合管理部负责人告诉记者,2000年以来,东风电机先后投入资金近2000万元,对永利川厂旧址进行修缮保护、对发展历史进行系统研究和整理、对爱国主义内涵进行挖掘提炼。如今,这里已成为四川省中共党史教育基地、四川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爱国主义精神在这里生生不息、代代相传。
(责任编辑:杨田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