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者 鲁倩文
用“小切口”撬动“大突破”,以“微改革”推动“新发展”。在深入推进党的建设制度“微改革”中,我市各地不断探索创新,紧紧围绕中心工作,从小处入手,因地制宜、精准发力,通过实施“才汇沫水”行动、景城联动共建共享、非公企业“红领带”行动等一系列务实举措,推动党的建设制度改革在基层见效、让群众有感,持续为乐山高质量发展注入活力。
念好“人才经”
注入“源动力”
沙湾区太平镇绿化村, 1.6万亩川佛手林向地平线蔓延。7年前,乐山市蜀景苑中药材种植有限公司负责人廖万夫,来到绿化村建起川佛手种植基地。
在发展过程中,廖万夫意识到,佛手鲜果利润不高且价格波动大,迫切需要新技术提高附加值。沙湾区委组织部了解到情况后,积极为廖万夫和乐山职业技术学院牵线。2019年5月,高校与企业联手建立沙湾区佛手柑基地博士工作站,成为全国首个村级博士工作站,通过柔性引进专家人才,不仅让基地后续种植加工发展技术有了保障,产业规划也有了智力支撑。
从2020年到2021年,太平镇佛手柑种植规模翻番,从8000亩跳到1.6万亩。
近年来,沙湾区持续通过“地方 高校 乡土”方式,深化政院校合作,继续引进20名博士,打造“柔毛淫羊藿产业博士工作站”“高山果蔬、茶产业博士工作站”“大渡河流域特色水果产业博士工作站”等3个产业博士工作站,进一步推动人才助力乡村振兴深度发展。
人才是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在“微改革”探索中,沙湾区坚持“人才是第一资源”理念,创新实施“才汇沫水”行动,梳理整合工农文旅等行业领域人才政策资源,全面优化“引、育、用、留”人才生态链,着力构建“政策一个出口、引育一个进口、服务一个窗口”人才发展环境,切实把人才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为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景城聚合力
融合促发展
今年“五一”假期,峨眉山景区接待游客近6万人次,峨眉山市全域接待游客23万余人次,文旅市场平稳有序,加快复苏。如今游客来到峨眉山,不仅看得见“触目可及的美景”,还能感受到“触手可及的温暖”,“宠游客”服务成为峨眉山另一道亮丽风景,受到广大游客一致好评。
假日期间,在峨眉山景区各重要景点、游山步道,随时可见身着红色马甲的流动服务队、党员、志愿者,为游客提供各种暖心服务,用实际行动不断擦亮“有困难请找我”的党建服务品牌。
近年来,随着峨眉山景区逐步扩展提升,景区志愿服务质量参差不齐,峨眉山景区管委会和驻地乡镇党委政府之间协调不畅、融合不够,景城共建思路不明确等问题逐步凸显。
“对此,峨眉山市围绕‘建设世界重要旅游目的地’愿景,积极探索构建景城共治基层治理机制。”峨眉山市委组织部部务委员钟锐介绍,“我们着力在党建赋能、群策群力、景城联动上下功夫,打通景城共治堵点难点,激发内生活力,全力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为进一步激发景城共治合力,提升景城一体发展水平,景区管委会22个基层党组织分片区与黄湾镇7个村、2个社区党组织结对共建,全面提升景城基层党组织战斗力。同时,景区管委会和黄湾镇党委在山上山下游客聚集地共同打造党建服务点100余个,5000余名党员自愿组建志愿队伍和2800余名景城党员干部参与组建“宠游客·心连心”服务队,打造“峨眉党建”品牌,切实提升游客满意度。
系好“红领带”
开启“加速度”
今年2月,乐山高新区龙头上的“红领带”创新驱动联盟成立。该联盟由乐山高新区党工委、管委会召集,通过乐山中科创新育成中心、民建高新支部、民盟高新区支部、进出口商会,同步依托乐山科技服务大市场,将园区内两新组织汇集成立的组织;通过“党建 统战 议事”相结合的服务模式,实施“联盟统筹”“红色引领”“资源聚集”“能力提升”四大行动,实现“党建引领,联盟统筹”双轮驱动,“创新链、产业链、资本链”三链联动,“企业、政务、技术、人才”四库支撑,提供“展示、交易、服务、共享、交流”五位一体的全流程服务,助推党建引领全区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针对两新组织作用发挥不足的问题,我们积极探索党建引领工业园区发展模式,创新实施非公有制企业‘红领带’行动。”乐山高新区机关党委专职副书记吕峥说,高新区以“微改革”为突破口,通过“红领带”行动,搭建产业对接、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协同发展的合作平台,成立“一总部五基地”区域党建联盟,引导企业在项目、人才、资源等方面开展全方位合作,有利于进一步夯实两新组织的党建基础,激活企业发展内生动力,助力形成“抱团作战、百花齐放、齐头并进”的工作新局面。
一项项创新举措见行见效,一个个“微改革”项目落地生根,以点带面推动我市党的建设制度改革工作向基层延伸、向纵深发展,为推动乐山高质量发展增添了强劲引擎。
(编辑:杨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