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山新闻网讯 (记者 潘媛媛)乐山地处岷江、大渡河和青衣江流域中下游,是长江上游生态屏障的重要组成部分,生态功能保护区域面积甚广,具有极其重要的生态战略地位。乐山市自然资源局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因地制宜、多措并举,扎实开展长江干支流沿岸10km范围内废弃露天矿山生态修复,夯实筑牢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助力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
8月20日上午,记者来到乐山高新区乐沙大道北侧,一场大雨下过,一排排小树苗和绿草,挂着晶莹的水珠,到处生机勃勃、绿意盎然,根本看不出曾经废弃的露天矿山堆场的模样。这片废弃的露天矿山堆场地处交通要道旁,毗邻大渡河,曾经砂石裸露、尘土飞扬,从天空俯瞰,就像出现一片秃斑,老百姓曾经对此怨声载道。
乐山国家高新区管委会副主任赖志国介绍说,根据自然资源部下发的长江干支流10km范围内废弃露天矿山修复的图斑,结合乐山市长江经济带废弃露天矿山生态修复的实施方案,乐山高新区范围内一共涉及2个矿山,8个图斑,一共26.77公顷。乐山高新区出资约500万元,通过土地平整、土壤重构、植被重建等方式,开展了整个片区的生态修复工作,并于2020年10月修复完毕。整个废弃矿山堆场整治之后,得到了老百姓的高度认可,乐山高新区的生态环境质量提升了,老百姓日常休憩的场所增加了,同时还增强了老百姓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
下一步,乐山高新区将继续践行“两山论”,结合高新区的特质,推动绿色生态向绿色动能的转变,持续开展生态修复工作,并探索高新区的“两山论”践行路径。
当天下午,记者来到犍为县玉津镇一废弃石灰岩矿山,通往矿山的路满眼绿植,再往里走,在矿山深处的山坡,种满了玉米,玉米地一旁,小米椒长势喜人。
这座矿山因前期生产建设造成土地损毁和地形地貌景观破坏,后来无人经营管理,导致水土流失严重,损毁总面积4.58公顷,和周边生态环境极不协调,并且还有人在此乱丢生活垃圾、乱倒建筑垃圾,生态环境破坏严重。针对存在的生态环境问题,犍为县投资约20万元,采取种植油麻藤、爬山虎等藤蔓植物复绿治理开采边坡,通过客土培肥后坑穴种植香樟树治理裸露平台,共种植香樟树2000余棵,油麻藤670余株,将废弃的矿区全部修复。
周边村民发现这一片土地经修复、复垦又能耕种后,在林间种植了玉米、辣椒等农作物,这片曾经的矿区,逐渐变成了耕地。
犍为县自然资源局副局长、党组成员吴小洪告诉记者,犍为县已修复治理6个废弃露天矿山,面积11.1公顷,共使用中央和省级补助资金约200万元。项目实施有效控制了水土流失,解决了土地损毁、地形地貌景观破坏和矿山地质灾害等生态环境问题,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据悉, 2019—2020年度,四川省自然资源厅下达乐山市修复任务60.62公顷,纳入自然资源部“历史遗留矿山生态修复数据复核系统”图斑35个,涉及乐山高新区、市中区、五通桥区、犍为县、夹江县共计矿山20个。经积极对接争取,乐山市自然资源局争取中央和省级补助资金402万元,涉及的县(区)地方财政共计投入约575万元,其他资金投入约6万元;通过土壤重构、土地平整复垦、植被重建、地灾治理等工程措施,开展生态修复工作,2020年3月,四川省自然资源厅组织生态修复专家验收组对修复项目进行省级验收,涉及项目均通过验收,并超目标修复任务0.66公顷,圆满完成了目标任务。
生态修复项目的实施对维护和改善废弃矿区生态环境质量起到了良好的作用,增加复垦区植被覆盖面积,产生明显的保水保土效益,有效控制了水土流失,解决了土地压占损毁、地形地貌景观破坏、地质灾害等废弃矿山生态修复问题。
(责任编辑:何冬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