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3日,乐山市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开幕。乐山市人民政府代理市长陈光浩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
报告中,出现了哪些高频词?透出哪些发展新信号?川观新闻记者带你“云”看报告,透过大数据解读乐山未来5年发展动向。
91次“发展” 87次“建设”
通过词频分析记者发现,“发展”和“建设”无疑是今年乐山市政府工作报告中出现频率最高的“热词”。
“建设”什么?政府报告明确,未来五年,乐山将落实全面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重大任务, 奋力打造区域中心城市。
如何实现?报告在87次“建设”背后,用11次“交通”、32次“创新”、29次“改革”,让未来五年城市“进阶升位”的雄心,落到实处。
坚持交通先行。报告提出,乐山将建设区域综合交通枢纽。“加密公路铁路网,畅通航空航运网,完善市域互通网……”——此处报告用了8个“网”和4个“枢纽”,清晰勾勒出乐山集“公铁水空”一体的区域综合交通枢纽。
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设创新型城市。政府工作报告将12个“创新”与城市发展绑定,从创新格局、创新主体、创新人才三方面入手,以创新引领产业升级、城市转型。科技创新“十件大事”、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城市建设进展,值得关注。
报告通篇出现了27次“改革”,足见乐山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的决心。景区管理体制改革、县级市改革和县域集成等特色改革的推进,将进一步释放县域经济发展活力。未来5年,乐山有望催生“2个以上500亿元经济强县、4个以上300亿元经济大县、1个全国百强县”。
51次“产业” 43次“提升” 34次“旅游业”
坐拥世界级旅游资源的乐山,同时也是老工业城市。如何才能真正乐享青山?
从“产业” “提升”这对关键词组合不难看出,产业提质增效,无疑是此次政府工作报告关注的另一个焦点。
瞄准“转型升级之要”,政府工作报告用了5个“先进”和6个“高端”为乐山制造业标明了转型方向。
转型如何实现?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乐山将从壮大制造业集群、强化制造业支撑、推动制造业升级三方面做文章,即培育壮大光电信息、民用核技术、新型建材、绿色化工、食品饮料五大产业集群,打造“中国绿色硅谷”、“中国堆谷”,力争培育千亿产业集群2个、500亿产业集群3个。在强化配套支撑方面,报告提出将统筹园区产业圈、生活圈和生态圈,推动沿江化工企业“退岸入园”、城区企业“退城入园”,高标准建设现代制造业基地,力争新增国家级开发区1个、省级重点特色园区3个。面向未来,报告明确提出积极争取碳达峰园区试点、近零碳园区(企业)试点。
产业提质增效,乐山文旅同样需要加速跑。41次“服务业”,34次“旅游业”,高频词背后是乐山擦亮文旅“金字招牌”的拳拳决心。
为加快建设世界重要旅游目的地、全省区域服务业中心城市和全省区域消费中心城市,报告指出,乐山将突出旅游目的地牵引,做实壮大现代服务业。
做精旅游,“里子”是关键。报告首提推动文旅“品质”革命,通过构建“一域两圈”,促进“多业融合”,升级“宠游客”服务等手段,完善现代旅游体系,打造“佛国仙山·人间烟火”。
美食是乐山最闪亮的名片,报告重笔墨聚焦乐山美食产业,以“味道”、“文化”、“品牌”、“产业化”为切入点,为乐山美食ip打造一条出圈之路。
52次“服务” 42次“城市” 29次“社会”
“服务”“城市”“社会”,按词频排序串起的短句,恰巧反映着乐山市委、市政府“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在对热词关联度进行分析后记者发现,报告中与“城市”组词造句最多的词语是“宜居”。
城市既要“宜居”也要有“辨识度”,乐山将这样的发展理念解构到了市民城市生活的方方面面。围绕城市古韵,报告指出要加强老城保护,活化利用老街巷、老城墙、老建筑让“城市可品味”“建筑可阅读”;结合三江流域岸线保护,报告提出要以岸塑型,勾勒城市天际线,描绘“显山露水、山水交融”的老城风景画;推动新区建设、争取国家海绵城市试点、“以精准‘组合拳’缓解交通拥堵”……民生所愿即是“宜居”所指。
此外,围绕增进民生福祉,政府工作报告在医疗、教育、住房等领域都提出了新的目标。
教育领域,为推进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发展,未来五年乐山将新增普惠性幼儿学位6000个;与此同时在高等教育方面,报告明确将统筹大学城建设,支持在乐高校建设一流学科、一流大学。
医疗领域,围绕建设健康乐山,报告提出将推动优质医疗资源均衡布局,力争县县都有三级医院。
住房保障方面,报告明确坚持“房住不炒”,完善住房保障和房地产市 场健康发展长效机制,改造老旧小区2500个以上。(记者 王晋朝)
(责任编辑:陈雨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