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学习四川省颁布课堂新标准的东风,近日,乐山市实验小学语文组扎实开展研究,探索落实新的“成长课堂”。2月底,赛课教师精心设计教学,请组内教师共研教案,再反复试讲,促进组内教师共成长。
刘燕老师教学《腊八粥》时,三次和文本对话,进行了三次阅读。一读,边读边想象八儿的馋样;二读,对比朗读,发现作者语言的特点—家常味;三读,边读边关注作者的写法。在一次次的阅读与思考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落实了语文要素和教学目标。
张晓宇老师用三条线串起了《芙蓉楼送辛渐》的教学。一,以学古诗的方法,安排教学的大环节。二,采用群文阅读的形式,求同存异,理解托物言志。三,了解诗人经历,使学生将“冰心”“玉壶”和诗人的精神相联系,理解托物言志这一手法。
执教《小英雄雨来》时,宋子豪老师引导学生先了解小英雄的事迹,并初识长文章的特点。引导学生用列小标题的方式梳理长文章的内容。最后,借助书中的问题泡泡,引导学生关注读长文章的方法,使学生更好地把握长文章的主要内容。
唐茂佳老师执教《猫》时,通过抓关键词、看图想象等方法让学生在了解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通过表演读、联系生活读等,读出学生个人真切的感情。最后,从内容、情感走向表达形式,联系实际生活练笔,写自己喜爱的小动物,学以致用,将教学目标落到实处。
执教《手指》时,刘旭老师引导学生从欣赏丰子恺先生的漫画,引出他的文章,概括出丰子恺令语言幽默风趣的几个秘密。学生在文本中找到有关语句,梳理信息,明晰了每根手指的优缺点。最后以赏析大拇指为例,体会作者的写法,学以致用,写自己的五官。
廖艺老师执教《人物描写一组》时。聚焦嘎子摔跤时的表现,体会人物性格特点。通过图片、视频等丰富活泼的教学方式,突破学习重难点。通过品人物动作,巧用动词,初试小练笔。学习方法的习得自然就水到渠成。
刘丽老师将《红楼春趣》的教学凝练为观情节,识人物,得感受,方法指导贯穿授课的始终。学生知方法、用方法,以风筝为线索,梳理故事主要内容;抓住人物的细节描写,品析宝玉的人物形象。在深入浅出中,同学们品“趣”,更浅尝“红楼梦断”的滋味,阅读兴趣盎然。
3月22日,四至六年级语文老师齐聚录播室,就七位老师的展示课进行集中共研。本次教研会由杨丽琼老师主持,大家集中共研,研中有获。
首先,七位授课教师就本次“成长课堂”的展示课说课。随后,陈丹、周丹、冯原三位备课组长与青年教师交换心得。车进伟主任用16个字—“由繁至简,简而不单,单而不孤,成中有长”肯定了青年教师“成长课堂”。
最后,赵清华校长提出课堂教学应从“优课”到“优程”。青年教师解读教材应做到深入浅出;课堂呈现应注重课内外一体化,做到“优课”;应在一次次的磨课中改进教学,精益求精,历炼自我,实现“优程”。
合作共研,让四川省课堂新标准有地位,课堂目标有定位,学生课堂研、学时时在位,老师恰当的引导,学生思维深入有升位。实小语文教师让语文课堂更有品味!(周晓凤)
(责任编辑:罗宏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