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青青
天落一明珠,滴在嘉州,化入研溪湿地中。
漫步在湖畔春夏秋冬的晨昏里,轻盈的雀鸟轻轻掠过水面,带动着一圈又一圈的、或深或浅的水纹,向更远处扩散开来,温柔了一片又一片的细长的水草,在落日的余晖下绽放出一缕又一缕迷人的光泽。这里,曲径通幽,没有颐和园的皇家气派,也没有拙政园的婉约玲珑,确有着别样的韵味。早起晚归的人们闲庭信步,这儿是他们的白月光,也是他们的伊甸园。
而令我感叹的是,这凝碧的翡翠般的湿地,竟并非自然的馈赠。
嘉州嘉山多嘉水,而远离大河的井研却长期为水所困,为水而愁。据长辈们说,直到新中国建国之后的某年,他们加入了同样缺水的邻县浩浩荡荡的修建水库的“大军”,最终引到我们这方土地。多少个日夜晨昏,多少家男女老少,锄头、铁锹、推车、汗水......他们怀着希望,硬生生在丘陵间凿出一条地上河。几百里之外的岷山雪水,惊起丘陵中的鸟雀,一路“清流激湍”,流进了“口舌生烟”的井研,有了一个响亮的名字——大佛湖。在新时代的今天,这湖水一路向南,竟以“破天荒”的手法建成了乐山最大的湿地公园,进而打通岷江水,激活茫溪流。从此,乐山更加成为人民心中的“乐”山,井研,会让更多的人感受到她的“惊艳”。
水,是岷江普通的水,人,是尘世间平凡的人,井研却凭空“凿”活了一道道美丽的人文水景。
我意识到,井研骨子里有一种比水更宝贵的东西,正一步步打开家乡发展的密码:没有先天的禀赋,就要攥紧后天拼搏的拳头。研溪之“研”者,石开也。大佛湖水解决了吃水难题,而研溪湿地和引岷济茫,让我们对美好生活有了更好定义,这不正与“移山搬水”的风骨相契合?当我们漫步青绿山水时,不要忘记了那群心怀“明珠”的“愚公”们沧桑而不朽的身影。山水令人赏心悦目,奋斗绽放人生“高光”。
亲水平台边,我轻捧一汪清水,感受着它远途而来的心声,看到了远处盛满一湖夕阳的清潭,看到了“进士堤”旁风吹即动的细草以及倒影里明明淡淡的万家灯火。环湖十里,正草木青青;从今而往,更水美情长。
(编辑:杜冬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