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
孔子曾说:“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 行孝尽孝犹如天上日月星辰的运行、地上万物的自然生长,是为人子女者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中华民族传统的美德。在牛华镇二码头社区,就有这样一位敬老、爱老的好女儿,十年如一日地照顾瘫痪在床的母亲和小脑萎缩的三姐,她就是祝素容。
走进祝素容的家,就如她本人的名字一样——简单、素雅。一张小几、一张沙发、一架小床,还有摆在塑料花架上的一盆绿萝,把本来就不大的客厅挤得满满当当。“客厅的小床是替我的三姐准备的,她小脑有毛病,走路走不动,在客厅她可以看电视、吃饭都方便。”祝素容介绍道。由于其三姐祝玉芳的身体状况,一直未曾婚嫁、也没有子女,可享受“五保户”的待遇,但祝素容不放心她一个人,于是一直将三姐带在身边照顾。“三姐小的时候照看了我,现在我照看她是应该的。”简单朴实的话,却分外令人动容。
客厅的小窗旁,是家里最向阳的房间。“那是留给我的母亲的。”祝素容的母亲陈淑华,已经88岁高龄了,自从2008年突患上了脑出血,便长期卧病在床。母亲在住院期间,祝素容每天都陪在母亲身边,吃喝拉撒睡全都包在她身上,照顾母亲丝毫不敢懈怠。等回到家里,她坚持每天都给母亲擦拭、按摩身体,忙完家务就陪母亲聊聊天解解闷,老人想吃啥,她总是尽量满足,从来不嫌麻烦,把老人照顾得舒舒服服、干干净净、开开心心。
看着母亲一日日好转,祝素容也是放下了一块心里的大石头。但常言“天有不测风云,人有祸福旦夕”,本来照顾一个卧病的母亲,再加上一个行动不便的三姐已经够她受的了,而长期的操持让这个坚强的女儿也倒下了。“那时候我查出了肺癌,感觉天都要塌了,回来就抱着三姐在母亲的床前痛哭。”祝素容现在说起,神色虽然平静,语调却还有一丝颤抖。“幸好我身边还有老公,鼓励我、支持我,对我不离不弃,陪我一起治疗,还帮我一起照顾母亲和三姐。真的非常感谢他。”在丈夫的支撑和陪伴下,祝素容熬过了艰难的化疗,身体内的癌细胞也得到了控制。
常言说:久病床前无孝子,但这句话用在祝素容身上并不合适,站在老人的床前,看得出,祝素容将母亲照顾地很好——面色红润、被褥干净整洁。“自从14年母亲脑中风之后,就彻底陷入了昏迷的状态,吃饭只能喂下去流食,家里24小时都不能离人。” 祝素容谈起母亲,并不见丝毫的不耐烦,眼神也是温柔坚定的。有人说,孝顺老人最大的挑战是“色难”。千难万难难不过给老人个好脸色,若在照顾老人时流露出半点不耐烦,就会让老人很不安心,这样的情况在祝素容家是看不到的,尽管有时候祝素容也会遇到难心事,但她从不在母亲和三姐面前表现出来;母亲还有意识时,有时候性情暴躁,对祝素容谩骂,而她总是面带笑容,想尽一切办法把老人们哄开心;母亲陷入昏迷后,只能瘫痪在床,祝素容坚持给母亲端屎端尿、擦拭身体、按摩手脚,把老人照顾的无微不至。
十多年来,她始终用自己的实际行动照顾三姐,孝敬母亲,虽属人间常情,但确实是难能可贵。祝素容在孝敬长辈方面得到了乡亲邻里的绝口称赞,为我们做出了好榜样。
“我18年复发了淋巴癌,现在是自己在吃药控制。”提起自己的身体,祝素容显得很从容。“我最后一次住院都是去年的事情了,这半年来我的身体还可以,我觉得主要是因为我的心态好。经济方面,现在有我和我妈的低保金,还有我三姐的五保户补助,勉强也能过得起走。家里主要的花销就是买药和买营养品。” 祝素容用微薄的低保金和补贴操持着一大家人的饮食起居,每次她都是把好吃的让给母亲和三姐,有时候即使自己身体不适也不舍得给自己改善。在祝素容母亲床前的床头柜上,整整齐齐地摆放着奶粉、米粉等冲饮制品。“母亲没办法咀嚼,只能喂点这种流食,所以更要保证她的营养。”
祝素容常说:“人人都有不容易。就算这样,人活一辈子,还是要坚强点。该是我的责任,就要把它做好。” 没有豪言壮语,也没用华丽的辞藻,只剩下初心不改的坚守。回报父母的养育之恩是中华儿女的美德,让老人安度晚年是每个子女义不容辞的责任。上行下效,老人抚养好子女,子女赡养好老人,尊老爱幼的风气就能一代代传承下去,中华民族的这一传统美德就能发扬光大。
(责任编辑:陈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