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发挥生态文明优势。擦亮“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招牌,严格“三线一单”制度,强化工业废气、施工扬尘等大气污染源管控,全面建成高空智能降尘降霾及灯杆喷雾系统,大力推进减排、抑尘、压煤、治车、控秸“五大工程”,确保地表水考核断面、城镇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100%,为全区高质量发展筑牢生态环境屏障。
二是发挥卫生城市优势。擦亮“国家卫生城市”招牌,进一步提升和改善各族群众的居住环境和生活质量,美化城市新空间,规范户外广告牌安装和设立,重点抓好通讯线路、大件废弃物清理规范,加强噪音扰民、乱停乱放等问题整治,着力解决一批群众反映强烈的“城市病”。
三是发挥法治建设优势。巩固省级平安建设先进区基础,严格落实县级领导接访、下访、包案化解等制度,打造“五心合一”的社会治理综合性服务管理平台,推行以“公调对接”“诉源治理”“检调对接”“访调对接”为平台的多元矛盾纠纷化解新机制,确保平安建设群众满意度测评始终保持在全省前列、全市第一。
四是发挥团结进步优势。巩固省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基础,全面深入持久开展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加强学习借鉴,让“一条主线”“两个共同”“三个离不开”“五个认同”思想深深扎根于各族群众心中,在全区上下形成人人支持创建、人人参与创建的浓厚氛围。
一是突出主题深化创建。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开展“民族团结进步 创业就业”行动,力争城镇新增就业1200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4300人,开展“民族团结进步 全民参保”行动,实现养老、工伤、医保、失业保险法定人群全覆盖,开展“民族团结进步 普惠教育”行动,确保全区在园幼儿能听懂会说普通话达100%。
二是细化指标深化创建。将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指标层层细化分解,编印全区年度工作方案,形成详细的创建工作指标体系,每月及时下发任务清单,及时研究解决创建中存在的短板,确保工作有序开展。
三是直面问题深化创建。突出问题导向,将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作为政治站位高不高,“四个意识”强不强,工作作风实不实,群众观点足不足的一个重要标志,进一步提振精神,坚定信心,努力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把全区广大干部的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县的各项工作任务上来。
四是加强宣传深化创建。充分发挥职能部门、各类教育基地主导作用,组织开展“向党的二十大献礼、中华民族一家亲”知识竞赛,举办以民族团结进步为主题的群众性文体活动、公益活动,开展寓教于乐的特色宣传,汇聚起创建的强大合力。
一是党建引领聚共识工程。坚持以党建凝聚思想共识、以党建引领履职工作、以党建带动示范创建,全面、准确、深入地贯彻执行党的民族理论和政策,全面提高做好新时代民族工作的能力和水平,不断开创全区民族工作新局面。
二是示范创建树榜样工程。按照“八个一”标准,开展不同领域、不同群体的特色示范创建,对辖区内各行各业涌现出的模范单位、模范个人、示范家庭进行评选,培树一批带动力强、示范作用明显的创建示范点和先进典型。
三是三治融合促和谐工程。深化“一约两委三团四会”管理模式,积极搭建“德古”协会调解平台,发挥小凉山“同心·法律服务”工作站法律帮扶作用,办好“心连心服务热线”,用好用活“点亮火把”禁毒防艾工作品牌,着力打造具有小凉山民族特色的基层社会治理新模式。
四是民族干部增本领工程。持续深化民族干部“蓄水池”计划,加强民族干部队伍建设,注重民族干部的培养和配备,采取举办培训班、考察学习、挂职锻炼等方式,提升民族干部能力水平,做到民族优秀人才早发现、早储备、早培养。
一是与发展大局结合。积极融入和服务新发展格局,深入实施区委“1168”发展思路,聚焦“重大产业项目攻坚年”经济工作主题,统筹发展和安全,继续做好“六稳”“六保”工作,奋力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金口河建设新征程,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和省第十二次党代会胜利召开。
二是与日常工作结合。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继续落实“两不愁三保障”,完善扶贫资产管理机制,探索扶贫项目资产、村级公益性资产、村集体经营资产“三资合一”运营管理模式,加大道路、安全饮水、产业项目等后续管护力度,推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三是与文化传承结合。升级打造金口河区非遗传习基地,深度挖掘彝家酸菜、彝绣、油茶制作技艺等非遗文化,持续办好第四届“转转花”文旅节系列活动,抓好“大三线记忆”舞台剧——《转转花开》本地化演出,依托“鸽鸽讲堂”“农民夜校”等平台,加大移风易俗和高价彩礼治理宣传力度,推动形成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
四是与乡村振兴结合。统筹用好东西部协作、定点帮扶、对口帮扶、区级帮扶力量,建立健全乡村振兴“1 5 25 n”作战体系,持续壮大道地中药材、高山蔬菜、食用菌等特色优势产业,抓好“三黄”现代中药材产业园、东西部产业园三期建设,大力推广“金口金品”特色品牌,积极申报“金口河老鹰茶”“金口河蜂蜜”国家地理标志商标,力争培育国省市示范经营主体74个,省级乡村振兴示范村5个。
一是组织保障到位。调整完善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充分发挥各级党组织在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中的组织推动作用,形成党委统一领导、政府依法管理、统战部门牵头协调、民族工作部门履职尽责、各部门通力合作、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格局。
二是责任落实到位。压实各级党委(党组)主体责任,构建“民族团结进步 ”工作模式,推动单位职责与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相融合,聚焦创建指标,倒排时间,挂图作战,全力攻坚,推动创建工作取得新成效。
三是人员经费到位。抽调政治素质高、工作能力强、有创建工作经验的同志充实到创建办,把创建工作经费纳入年度预算,为全区创建工作顺利有序开展提供人员和经费保障,持续深入推进创建工作。
四是考核监督到位。区委、区政府将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纳入各乡镇、区级各部门年度绩效考核内容,区纪委监委、区委目标绩效办和区创建办采取专题检查、重点抽查等方式,开展创建监督、检查、考核,人大、政协充分发挥监督作用,强化社会舆论监督,形成监督合力。
(责任编辑:吴豪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