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
编者按:创新清查建库成果公开公示、开通投诉举报咨询专线等新方法、新模式,清查建库经验在全省现场会上向全省推广,高质量完成工业源普查国家试点和各阶段工作任务,探索出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的“五通桥模式”……五通桥区污普办执行副主任余平用实际行动在普查一线践行初心使命。
余平现场向国家污普办调研组演示入户调查试填报
四川新闻网乐山11月1日讯(杨琴)3000家企业的拉网式清查和数据审核汇总,600多个普查对象的分类入户调查试填报,793个普查对象提前完成普查和强审入网,数十万条普查数据的反复集中审核校对……
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中,一组惊人的数据显示出五通桥区工业源普查国家试点工作的成绩。但很难想象,这个工作项目从一开始扛起大梁的,却是一个环保的“门外汉”——余平。
勇挑使命
从门外汉成为环保拓荒者
“拓荒”这个词,对于从小长在贫困山区的余平来说并不陌生,“开荒种地,为的就是来年有个好收成,拼搏奋斗的这个信念一直在我脑海里。”
2018年2月,五通桥区被列为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国家试点区县,作为乡镇副镇长的余平,被任命为区污普办执行副主任。作为环保门外汉的余平,一切工作从零起步。一进入角色就刻苦钻研相关技术规范,积极参加国家和省市普查部门组织的技术培训,与上级部门和其他试点地区互联互通,迅速完成从门外汉到行家里手的转换,一丝不苟的完成每项普查任务。
余平常常是白天到企业指导普查填表,晚上加班加点对各种资料进行审核汇总,用实际行动确保普查数据全面真实准确一致。
连续劳累的工作,让余平胆囊炎症发作,医生多次劝说立即实施割胆手术,余平总是说“这点痛要不了命,一旦手术得耽误半个月以上,普查进展将会落后一大截,忍一忍就过去了,可这一忍就是将近一年,1.0cm的结石也变成了2.3cm”。
短短三个月的时间,余平就迅速从门外汉变为行家里手。他成为普查战线上的“多面手”,成为全区普查工作安排部署的“设计师”,成为最懂企业表格填报规则、奔波于基层的技术骨干,成为数据质量控制与核实的“审核员”,一个又一个的头衔,让余平被同事们叫做普查工作的“活字典”。
协同作战
点亮一幅幅污染源普查区域地图
“污染源普查工作有极强的特殊性,在准备的时候,我们就预见到部分普查对象会因为担心如实提供普查数据可能会遭到环保部门的处罚,闭门不见或者少报、漏报。”余平说。
在他牵头下,污普宣传工作组迅速成立,并组建14个宣传分团,分行业分区域,多载体多形式开展宣传培训,实现了污普工作家喻户晓,最终全区普查对象名录较上级下发名录增加了34.2%。
为了彻底摸清入河排污口基础数据,余平通过绘制江河流域简易流向图,会同水务部门负责同志沿江沿河全覆盖逐段排查入河排污口,有时候水流或建筑遮挡,他坚持乘船至点位拍照取证。为比对养鸡场排污系数,一只鸡每天吃多少饲料、喝多少水、排多少粪便、尿液,资源化利用率区间等,余平带领技术人员多次深入养殖场实地查看。
普查期间,余平走遍了全区12个镇(乡)、172个村社区,500多个日日夜夜,近5万公里的普查行驶里程,在他的脑海中不断点亮了一幅幅污染源普查区域地图。
破冰前行
探索总结污染源普查的“五通桥模式”
作为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国家试点区县,全面完成污染源普查的任务,只是一项初级目标。“试点变示范、先行为先进”!这是五通桥区委区政府给全区人民的庄严承诺。
在总结大量实践经验的同时,余平不断学习先进地方的经验,结合实际不断总结,探索出污染源普查的“五通桥模式”,得到国家、省、市普查办的关注推广。
创新“校地结合”模式,依托高校“智库”和地方“骨干”开展普查,高标准选聘培训两员;清查建库阶段,探索创新出“三个结合、四定四明、五大体系”的三四五工作法,并创新清查建库成果公开公示、开通投诉举报咨询专线等新方法、新模式;入户调查阶段,坚持以质量为生命线,创新分级分片分类培训、数据六审六查、标准化流程入户、电子化智慧档案管理等质效并重的普查模式;产排污核算阶段,实行“清单制 责任制”确保核算工作提质增效。污染源普查的五通桥模式确保了普查对象“应查尽查、不重不漏”和普查数据全面真实准确一致。
“能全面摸清污染家底,为下一步的精准治污打下坚实基础,为守护这里的蓝天碧水,再多的付出也值得。”面对满满的收获,余平说:“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蓦然回首,他已经开拓出一条普查之路。碧水蓝天守初心,普查一线担使命,他用实际行动践行着绿色先锋的初心使命。
(责任编辑:陈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