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山新闻网讯(记者 周柳)6月6日是全国“放鱼日”,6日上午,乐山市增殖放流活动在市中区牟子镇苏坪村举行。副市长雷建新出席活动。
乐山市境内水系发达、河湖众多,拥有岷江、大渡河、青衣江和众多中小河流,是四川省河网密度最大的地区之一,拥有全国唯一的长吻鮠国家级种质资源保护区和西南最大的冷水鱼繁育中心。此次增殖放流活动旨在进一步提升群众生态保护意识,维护水生生物多样性。
据介绍,水生生物增殖放流是坚持渔业绿色发展的有效手段,是水生生物资源保护的重要举措,是水域生态修复的具体抓手。此次增殖放流,充分考虑乐山渔业水域资源环境资源状况、水域生态容量以及增殖需要,从实际出发,科学选择了胭脂鱼、岩原鲤等濒危鱼种和符合生态要求的长吻鮠、黄颡鱼、鳙鱼等本地鱼种24.2万尾,实施增殖放流,确保增殖放流的科学性、实效性。
濒危鱼种胭脂鱼
增殖放流现场
随着人们生态保护意识的增强和长江“十年禁渔”实施,除政府部门外,社会各界人士也广泛参与到鱼类增殖放流中来,长江水域生态环境逐步恢复。需要注意的是,根据相关规定,增殖放流实行申报审查制度,单位、个人开展增殖放流活动须根据放流物种保护等级报相应的渔业主管部门审批。农业农村部门将不定期公布各流域适合增殖放流鱼类种类、放流上限等。
乐山市渔政管理站站长任东林表示,下一步,全市将进一步规范增殖放流活动,公布岷江、大渡河流域适宜放流的品种规格和具体地点,进一步规范广大市民增殖放流活动,使增殖放流更科学、更规范,切实发挥增殖放流恢复渔业资源的作用。
近年来,全市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坚决贯彻执行长江“十年禁捕”决策部署,统筹增殖放流规划布局,连续7年开展增殖放流活动,近3年来共增殖放流180余万尾鱼苗,有效促进了流域内水生生物资源养护工作。
(编辑:吴豪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