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创业者
干在实处 发展特色产业
近日
央视财经频道
《生财有道》栏目
推出专题报道
关注峨边乡村振兴之道
这些人、这些做法被点赞!
峨边彝族自治县宜坪乡草坪村
位于灵秀的大渡河畔
平均海拔900米
得益于土质、气候、光照等
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
非常适宜种植枇杷
草坪村自1999年开展枇杷种植,至今已有22年种植历史,由最初的几亩,发展到今天的2000亩,年产量800吨。每年5月,草坪村都会举办枇杷丰收节,吸引上千游客到草坪村观光游玩。
张丽英今年40岁,她从2004年开始种植枇杷,如今已有17年的光景。通过给枇杷修枝,让每一颗枇杷充分享受阳光的照射,这样生长出来的枇杷品相俱佳,个大味甜。凭借着丰富的种植经验,张丽英种的枇杷格外出众,不愁销路。
除了传统线下销售外,张丽英还瞄准电商平台,让枇杷“触网”,广销北京、山东、湖北等地。草坪村从最初的500余株枇杷苗起步,发展至今已实现家家户户种植枇杷、全村规模超过千亩,年产值逾500万元,人均增收近7000元,枇杷的种植成了村民们奔向小康的“摇钱树”。
在四川乐山峨边彝族自治县宜坪乡,这里有一位家喻户晓的人物,她叫廖丽华。廖丽华从一无所有的孤儿到县致富带头人、从养殖能手到市三八红旗手,她走过了一条艰辛而又激情的创业之路。
2011年,廖丽华利用家乡良好的生态环境,进行七彩山鸡、贵妃鸡等特色畜禽养殖。2015年,经过自己十几年的努力,廖丽华建造了一座规模为年出栏5500头猪的养猪场。凭借着独到的眼光,廖丽华将养殖业做得越发红火,仅养猪这一项目年收入就达到过百万。
之后,廖丽华和儿子汪瑶采用“公司 专合社 农户”的经营管理模式,入社农户102户,带动了300多户散养农户养殖增收,农产品远销省市外多家超市酒店,人均年增收5000元。
陈秋兰,峨边彝族自治县新场乡星星村回村创业大学生。2015年毕业后,她直接回到星星村幼儿园当了老师,本以为就这样平平淡淡的过下去。没想到2017年,村里筹建了一个食品加工厂,鼓励村里年轻人来承包,这一下触动了陈秋兰那颗曾经归于平淡的内心。
经过慎重的考虑,陈秋兰主动找到了村干部,提出了想承包食品加工厂,做好腊肉加工,带动山区村民走向致富之路。面对家人的反对,陈秋兰丝毫没有动摇,而且果断地向村委会表明了自己的决心,终于取得了村委会的信任。
凭着一股闯劲,陈秋兰借了2万元,开启了自己的创业之路。陈秋兰找来懂腊肉加工的师傅,虚心向他们请教,很快掌握了相关技术。2017年底,陈秋兰的食品加工厂为村集体经济创收10多万元,2018年还被峨边彝族自治县评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在峨边彝族自治县,像陈秋兰、廖丽华、张丽英这样的农村创业者,干在实处,走在前列,成为乡村产业振兴的重要力量。发展特色产业、鼓励返乡创业,是峨边彝族自治县摸索出的乡村振兴之道。
“一园一带一区”
多点聚力 做强特色农产业
农业强
农村美
农民富
犍为县九井镇
依托资源与区位优势
因地制宜,多点聚力
持之以恒做强特色农产业
繁荣乡村、富裕农民
形成了以生姜产业为主导
水果、林竹齐头并进的产业格局
全力弹好乡村振兴“协奏曲”
种植麻柳姜 村民有搞头
九井镇麻柳村生姜产业园
村民们正在忙着给生姜地覆土
还有一个多月
这里又将迎来麻柳姜的采收季节
曹先富是土生土长的九井镇麻柳村人,祖祖辈辈都种植生姜。随着种植生姜产品的更新以及新种植技术的广泛运用,每亩姜的产量也从以前的几千斤提升到如今的2万多斤。靠着种植生姜,曹先富一家富起来了,新房修起来了,生活也越来越红火了。
据了解,九井镇“麻柳姜”(菜姜)产业面积已从1998年的300亩发展到2020年的6000余亩,产业形成规模效益。
姜年产量达2万余吨,产值超1亿元,为全镇农民人均纯收入增收5000余元。
经过二十多年的不懈努力,九井镇成为了犍为生姜种植基地,发展有菜姜、黄姜、种姜等1万余亩,“麻柳姜”获得无公害农产品、有机农产品认证,被评为四川省著名商标、四川中国西部农产品博览会名优农产品、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传承农耕文化 农村有看头
2018年7月,一座占地400余平米,由本地木工艺人,采用川南民居建筑风格,穿斗全榫铆结构仿古建筑的农耕文化馆在九井镇麻柳村落成,这是一个以突出“犍为麻柳姜”原产地,弘扬传统农耕文化为主题的文化馆,名曰“耕读园”。
园内共收录全镇百姓自愿捐赠的存旧的农耕生产生活用品300余件。这些物件体现了农耕生产生活用具的变化和发展,通过展览和活动,让老者有所忆,少者有所悟,传承悠久的农耕文化。
文化搭台,经济唱戏。“耕读园”已成为九井镇犍为姜对外形象展示,传播姜文化的重要载体,该地已连续承办了两届姜文化艺术节,“犍为麻柳姜”美誉度和知名度进一步提升。如今“犍为麻柳姜”品牌价值达到8.9亿元。
农旅融合促振兴 未来有奔头
九井镇境内仁沐新高速公路出口与五犍沐快速通道相连,213国道穿腹而过,如何把区位优势转换为产业优势?
立足自身优势,坚持内培外引的发展思路,九井镇有序推进水果产业发展。
一方面坚持科技兴农,加强农民职业技能培训,通过聘“土专家”为农户提供技术指导,常态化举办农业技术培训,全力提升农民职业技能,帮助农民工创业就业。目前,全镇有新型职业农民200余人,占全县总数的20%。
另一方面,通过优惠政策,引进业主回乡创业,利用业主资本优势、技术优势,充分发挥业主致富带头人辐射带动效应,促进水果产业发展、村民增收。
投资100多万元,流转120多亩土地,栽种了柑橘及李子的犍为县榨鼓久红家庭农场业主唐祖乾,正是在2016年响应号召回乡创业的农民工之一,在他的农场里常年有务工村民二三十人,人均可年增收2万元。
眼下到了李子上市的季节,他的眼里充满了丰收的喜悦,他也十分看好家庭农场发展。
截至目前,九井镇有水果家庭农场240户,占全县总数的40%以上,发展桃子、李子、柑橘等水果种植10000余亩。万亩水果获国家有机产品转换认证,柳姜水果专合社被评为省级示范社,专合社技术服务队业务已经拓展到了沐川、峨边、金口河、井研、贵州等地。
九井镇还发展林竹2.5万亩,全镇森林覆盖率达70%以上,2020年被评为乐山市现代竹产业示范基地。该镇还致力于打造林竹走廊10.8公里,争取项目资金200万元。
依托林竹优势,引导3400余户竹农将林权入股林竹种植专业合作社,由合作社引进业主新建竹片加工厂2个,注册资金1000万元,实现竹片统一加工、统一销售,实现集体经济收益30余万元。1800余亩高标准农田正有序推进、全县第一个以工代赈项目4.43公里的九井镇生姜产业基地环线道路正抓紧建设、“麻永路”产业环线正加速形成……
据介绍,“十四五”期间,九井镇党委政府将在乡村振兴的大战略背景下,做好三方面的工作,努力打造“一园一带一区”。“一园”,是指生姜产业示范园,通过技术改造、政策扶持。发展生姜示范园区,努力达到生姜种植规模到一万亩以上,实现年产值五亿元以上。“一带”,指的是通道经济带,围绕仁沐新高速公路出口、五犍沐的通道,国道213主干线,发展农旅融合的观光农业,全域推进乡村振兴。“一区”,就是指基层治理示范区,就是要全面提高干部的基层治理能力,全面提升群众融入到社会治理的体系中来,解决群众生产生活的一些困难和难题,最终实现一个产业兴旺、环境优美、群众满意的新九井。
乐山发布综合央视财经、微犍为
(责任编辑:吴豪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