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山新闻网讯(记者 李丽秋)一双旧草鞋,一辆自行车,2007年,一位老人不顾一切踏上了“化缘”之路。
“化缘”
集腋以成裘 撑起“留守”一片天
老人名叫郑明有,是四川省井研县宝五镇五龙场村人,2003年至2014年期间任井研县宝五乡宝五街社区党支部书记。他时常看到不少留守儿童放学和放假后“无处可去”,心中就萌生了建立一个“留守儿童之家”的想法。
“那时候缺乏资金和人力,我的想法难以落地。”郑明有说。面对种种困难,他并没有选择退缩,就有了四处“化缘”的行动。除了跑遍大半个井研县,穿梭于各所学校和企事业单位寻求帮助之外,还到市上和邻近的五通桥区,发出倡议书和寻求帮助的信件多达100多封。天刚破晓,他就从宝五镇出发,经井研、乐山城区、五通桥区,最后回到宝五镇,行程100多公里,饿了就啃馒头,渴了就喝凉水,如此坚持了近两个月。
“其中的酸甜苦辣也只有我自己知道。”好在功夫不负有心人,他的真诚和决心感动了广大社会爱心人士,纷纷捐款捐物,宝五“留守儿童之家”建立有了初步启动资金。2007年5月25日,“留守儿童之家”成立。
思考
开拓创新 摸索经验走出自己的路
一人之力终有限,于是郑明有开始招募志愿者,成立了一个温馨的团队。同时主动争取相关部门的支持和配合,镇上成立了相关部门联系制度,定期或不定期通报情况,会商重大事项,共讨对策,促使相关部门积极参与关爱工作。
“全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个人”肖华清就是志愿者中的一员,他一干就近14年。像肖华清这样的志愿者,十多年间,郑明有招募了60多人,其中十余名志愿者已离世,现仍有30余名志愿者默默坚守岗位。
在“留守儿童之家”,志愿者们除了辅导孩子们的学业以外,还成立了“小乐队”、“舞蹈队”,教授电子琴、笛子、二胡、舞蹈等才艺,一茬又一茬留守儿童在这里学习、成长、成才。
传承
干到走不动了 后面还有接棒人
“我准备等走不动了,就把接力棒将给后面的人,还有许多志愿者和爱心人士、单位、企业都关心着这里的留守儿童。”郑明有说。
据统计,十多年来,社会各界志愿者参与宝五“留守儿童之家”捐赠的就有300多人,捐助资金累计达50余万元,救助留守贫困学生400余人。社会各界的援手犹如涓涓细流,滋润了留守儿童的心田。
(责任编辑:绍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