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送暖意,教研正浓时。为正确和全面领会2022版新课标精神,扎实推进省、市课题研究工作,着力打造有效课堂,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2022年5月20日,由乐山市教育科学研究所主办、乐师附小承办的我市省级重点课题“指向素养养成的小学数学研创学习教学设计研究”以及省级课题“数学文化视域下小学数学核心素养养成实践研究”乐山专项子课题开题研讨活动在乐师附小隆重举行。
本次活动除了第一、第二批子课题学校的分管领导、课题主研教师参会外,还邀请到四川省教科院小学数学教研员尤一,成都武侯区教科院小学所所长程依清,新华文轩乐山市分公司副经理方建,数学文化课题组乐山总负责人、树人教育研究院马文举,数学文化项目总课题组学术秘书、重庆树人教育研究院数学文化研究员赵洁,乐山市教科所副所长林宾,办公室主任张丽,以及各区县的教研员、学校校长罗羿和教师代表共50人参加了本次现场活动。同时,北京小盒科技也进行了现场直播,吸引了全国近15000多人线上同步观看。
本次活动在承办方乐师附小校长罗羿的致辞中拉开了帷幕,共有五个环节。
首先,是由乐师附小数学教师梁周会带来四年级课例展示《整数与小数》。梁老师以“数”方块作为引入,由浅至深地引导学生去探索、发现整数和小数之间的联系。在学生的汇报中,整个知识脉络逐步清晰、结构化知识逐渐构建。透过课堂展示,我们也看到了梁老师对于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深刻理解和落实。
第二个环节是由乐山市教科所张丽主任进行省级课题《指向素养养成的小学数学研创学习教学设计研究》初期成果汇报。张主任从基于新课标的理解和解读出发,围绕“抽象结构”“结构化”“一致性”三个关键词对梁老师的教学设计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张主任强调:既要把握结构,精准定位目标,又要凸显本质,突破学习难点;既要情境体验,催生核心问题,又要问题解决,着力素养内生。张主任专业、前沿的思考让老师们受益匪浅,对今后的课题研究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
接下来,是由成都市武侯区教科院小学所所长程依青进行课例指导。程所长从整个小学数学体系的关联与一致性出发,用大量的教学案例说明教师在教学中不能孤立地看待数学知识,需要以一致性、关联的眼光看待知识教学和问题解决的本质。程所长专业而又智慧的分享,为教师们做了实在、详细和具体的讲解与指导。
第四个环节由四川省教科院数学教研员尤一主任开展题为《核心素养与结构化》的专题讲座。讲座中,尤老师以《写给孩子们的故事》读本和现实中的教学设计为例,阐述了小学数学教学研究的当务之急、研究之方和教学之法。尤主任表示:数学素养是数学教育留在孩子大脑深处的烙印,是数学文化潜移默化下留给孩子的数学基因代码,它能帮助孩子去面对生活,去经历人生。在小学阶段的数学基本思想包括抽象、推理和模型。其中,抽象是数学的基本特征,也是学生学好数学路上的绊脚石,它舍去了事物的一切物理属性,得到数学的研究对象,即数量、图形和关系。尤老师以数字“1”为例,引出1年、1站路、1个人、1个家庭和1个班级等,指导老师们如何培养孩子们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现实世界,逐步培养孩子们的抽象能力。推理是利用研究对象的性质和关系得到数学结果的过程,尤其以“小范围与大范围”、“特殊与一般”为常见路径。教师在教学中要培养孩子们学会用数学的方式去思考现实世界,以此逐步培养他们的推理能力。模型是采用格式化的数学语言,去抽象概括地表征所研究对象的特征及其关系形成的数学结构。在小学阶段,重在认识、理解和掌握并学习运用一些基础性的数学模型。比如“植树问题”“路灯问题”“楼梯问题”“钟声问题”和“锯木问题”等,都可以归纳、整合和结构化为一个模型。尤一主任还指出,知识的形成、理解、应用是素养养成的重要载体之一,特别是将小学阶段核心知识进行结构化梳理,既能将散点状的知识联系起来,发现知识本质,成为知识系统;也有利于在知识的系统梳理、比较、概括等学习活动中促进素养的形成和发展。教师不应该只关注新旧课标中教学重难点的改变,新课标中一些“看不见”的改变更应引起每位老师的关注,即核心素养与结构化。每位教师需重新审视自己的育人目标与育人方式,将自己的新认识、新理解化为新的教育教学行为。
最后,乐山市教科所副所长林宾对本次活动进行了总结。林所长既肯定并感谢了参与本次课题研究和实践的各学校、各教师所做的努力,同时,又对未来的教研提出了“三好”的希望,即学好课标、用好读本、做好课题。
“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教则空”。教学研讨是一个永恒的话题,更是质量提升的必要手段。课题研究不仅需要团队成员的智慧碰撞,更需要“专家”高屋建瓴的指引。相信此次的研讨活动,必将推动各级课题研究工作走向深处、开启新的篇章。
刘建波、夏源培(文)罗宇昕(图)
(编辑:罗宏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