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少牵手 大爱筑梦】乐山青少年科创活动为科技人才蓄力:当“智慧”之风扣响心灵之窗-c7娱乐麻将胡了

 【老少牵手 大爱筑梦】乐山青少年科创活动为科技人才蓄力:当“智慧”之风扣响心灵之窗-c7娱乐麻将胡了
【老少牵手 大爱筑梦】乐山青少年科创活动为科技人才蓄力:当“智慧”之风扣响心灵之窗
2021-10-15 来源:关爱明天网

记者 李怡霏

在人工智能普遍用于生活的现在,提及科技大家都很熟悉。

在十多年前,乐山市关工委就已经着眼于“科创”项目,那个时候,并没有人能料到全市在十多年间培养出许多青少年科技人才,也没想过获奖和随之而来的荣誉。乐山市关工委只是出于对青少年的关爱之情,响应中央、省委号召,在全市青少年成长路径中插上“想象”的翅膀,从最简单、幼稚的游戏开始,将科技知识灌输到孩子的心里,为他们未来的发展提供更多可能。

十几年过去,乐山市的科创活动像一缕微风,轻柔缓慢的吹拂到每一个孩子的身上,帮助他们心底的奇思妙想生根发芽,最终,开花。

“电动机正反转电路”“飞机模型起飞向上或平直推出的效果”“生物细胞研究课题”“车模拼装组建”“3d打印材料选择”,这些话题都属于“科技”范畴,现在提起,就读高校的学生可能都不陌生,但在2006年前后,在那个大家对“人脸识别”“扫码支付”等智能生活一无所知的时代,“科技”更多存在于学生的想象中,存在于欧美科幻电影里。

起飞——

静下来的“小捣蛋”

2006年前后,乐山市关工委前往全市各个学校调研时发现,在课间活动中,许多男生喜欢折纸飞机玩耍,这项所需材料简单又能满足大部分学生需求的小游戏引起市关工委调研组的注意:是不是能给孩子提供一个展示的平台,让他们“飞”起来?

这个时间,也是调皮捣蛋的小学生文尚元就读乐山市外国语小学的时候。文尚元的家境十分优渥,家人的过度溺爱养成了他过于自我、脾气暴躁的性格,行为习惯和学习成绩都存在问题,虽然他只是一个小学生,却让老师们很是头疼。

学校负责科技创新教育的汪凌老师很快发现了这个孩子的不同之处——聪明、动手能力极强。那个时候的科创活动远远比不上现在的体系成熟、材料齐全,科创项目更多是小发明、小制作,敲敲打打的“小玩意儿”,就是这些看起来“小儿科”的活动,却引起了文尚元极大的兴趣。

在汪凌的辅导之下,文尚元把更多精力用在了科创活动上,“他的性格骄纵、不愿吃苦,但就是这样性格的孩子,却能花时间静下心来研究小制作,一次不成功就再来一次,直到完成目标为止。期间并没有人要求或者强迫他完成这些事情,他却自发就能做到。”汪凌在跟文尚元接触的过程中,发现这个孩子越来越多的优点,他能为了喜欢的事情付出努力,不气馁,“我看着他的脾气一天天变好,耐心也越来越好。”

在外国语小学就读的几年时间中,文尚元每年都代表学校参加全市的科创比赛,每年都能获奖,在这里,他对科技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十多年过去了,文尚元虽然不是汪凌带过的最好的学生,却是她印象最为深刻的学生之一。“当时的科创活动少,他依然能脱颖而出,是有天分的孩子。”

汪凌从2005年开始进行科技教育,她发现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能投身科学、学到知识,发散他们的创新思维,培养他们的科学精神和动手实践能力,甚至参与这些科技活动会让学生提前对未来的专业进行初选,“我因为热爱进行科创教育,我是老师,有义务和责任将学生引入。”

目前,乐山市外国语小学全面开展stem教育和创客教育,并通过建立自己的课程体系培养适应未来科技发展的青少年人才。每年投入的科创经费上百万元。全校学生从进校就要选择相应的科创课程,并在低段、中段、高段通过不同的课程来提升学生对科创的认识和动手能力。

学校自主开发的课程有围绕地区文化开发的趣味3d课程、围绕航天航海和四驱车开展的航模海模课程和创意车课程、围绕人工智能开发的机器人和智能创造课程,以及科学dv摄影课程和激光雕刻课程。课程主要利用多学科知识,学习现代技术(3d技术、智能技术、数控雕刻技术、编程技术、摄影技术等),利用新技术研究科学问题,制作各种创意作品,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在探寻中成长

在多年教学过程中,汪凌也发现了许多像文尚元一般有“天分”的孩子。

六年级学生王羿涵喜欢机器人和编程。在五年级的时候,他花了一周的课余时间,在电脑上和同学一起完成了一款射击游戏,每次提起,他都感到自豪:“我们突发奇想要完成一个游戏,算是一个挑战,非常有纪念意义。”

王羿涵所说的编程是一种可视化的编程,是软件提前编写好的模块,学生选择不同的模块用鼠标拖拽到响应位置,就能通过电脑输出,让连接的机器人能按照编程展现不同的动作。这类课程非常受学生欢迎,为了迎合受众年龄,许多模式都采用卡通和拼音形象,让孩子们在玩中学,乐趣伴随成长。

四年级学生金奕霖喜欢组建车模,拼装零件是他的强项。三年级时,他花了两周时间组装起一台四驱车,跑出了让人满意的成绩。

“组装起来并不算成功,这才是开始。”汪凌解释,一台车在组装好之后,为了让它达到速度的上限,需要学生不停的调试马达、底盘、车轮、车窗、电池等等配件的位置和镶嵌紧密度。就算调整好了,也要通过一次次的试跑测试车的性能,“如果车跑出去撞了护栏翻到了,再拿起来就不动了怎么办?”汪凌笑着说,学生就必须得开动脑筋,思考问题,“电池没电了吗?”“马达出问题了吗?”在这个过程中,层出不穷的问题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应变能力,让他们学会思考,学会累计经验,成长起来。

滑翔——

“无名英雄”送课下乡

时间来到2010年。

这个时候的乐山市关工委经过长期调研,最终定下了全市青少年科技活动之一——航模活动的雏形:纸飞机、竹蜻蜓、放风筝。这个雏形的定制,在当时引起了很大的争议,多部门领导人认为,纸飞机、竹蜻蜓、风筝等都是“幼稚的小游戏”,难登大雅之堂,实在跟印象中“高大上”的科技活动扯不上半分关系。

可实际上,全球知名的美国西雅图航模博物馆大厅正中就挂着一个大风筝,上面清楚的标明“中国制造”,大家公认最早的飞行原理,就来自于中国古代的风筝。

前几年,乐山市关工委做了“千机齐发”的活动,现场1000多架纸飞机向主席台飞过去,场面宏大,孩子们笑声不断。“孩子们要成长,成长在哪里?要在活动中成长,关工委就围绕这个给孩子搭建平台。”乐山市关工委五老赵家骥曾带领五老团队到全市多个区县乡镇学校走访,为科创活动收集了大量素材。

2011年,乐山市第一届航模节在乐山实验中学举办,学校也在当年确立为全市航模基地,除了青少年活动,学校也为全市的成年人提供相关航模活动。这一届的航模节中,正读乐山实验中学的文尚元也代表学校参赛,拿回了一个不错的成绩。

“聪明有天分,文采好。”学校负责航模教育的杨勇老师提起这个学生依然忍不住夸奖了几句。到校之后,文尚元将科创的热爱全部倾倒了航模上,动手调式机身、制造更稳的飞行模式成了他每天思考的问题,他成为学校航模团队的佼佼者,再有人提起他小学时的“不良”事迹,几乎都没人相信。

杨勇对学生的倾情教育起源于他对航模的喜爱,早在10多年前就和朋友们一起组建了航模社团,自行开车到区县乡镇的学校去给孩子们普及科创知识和航模概念,乐山市八九个区县的学校都被他们走了个遍。他们之中有老师、私营老板、个体户等等,却都愿意聚在一起,为偏远山区的孩子们带去新颖的课程。

在这个过程中,乐山市五老也自发加入他们的行列,对全市的科创活动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

坚持自己的理想

就读乐山实验中学初二的男生颜港力是杨勇的得意门生。刚进校时,小颜被航模吸引,决定加入学校的航模组,却遭到了家长的强烈反对。这个性格腼腆的小男孩显出倔强的一面,多次前往杨勇办公室资讯相关事宜,表达出自己非常想加入的愿望。杨勇被他的坚持感动,电话联系家长,却被直白告知:“我家孩子在小学时成绩不好,学习习惯差,我们希望他初中时能把心放在提高成绩上。”家人的不理解并没让小颜放弃理想,长达一个月的时间,他用超乎常人的耐心与毅力坚持了下来,最终在杨勇的帮助下说动家长,让他加入航模社。

杨勇起初并不清楚小颜的情况,只是觉得初一的孩子能有毅力坚持自我很难得,接触之后,他发现了这个孩子在航模方面的天分,“不玩游戏了,课余时间全部用在航模制作上,学习成绩也缓步提高了。”

“我从小在电视机上认识了航模,现在有这个机会,我想参赛、想获得成绩。”小颜的“野心”带动了他的学习态度。“飞机起飞的时候到了一定高度会垂直掉下来,螺旋浆被撞烂,或者起飞之后飞不高,贴着地面飞,都调试不好,我自己摸索解决,实在不行就问杨老师。”他展示了自己新做的橡皮动力飞机模型,这种轻巧的飞机看似简单,却涉及到多方面的平衡能力。

机翼的形状、动力、重心、垂尾的组装都会影响飞机飞行的程度,需要学生不停调试,他们在玩的过程中就能学会很多。即使一开始觉得老师的理论“晦涩难懂”“根本不想听”,但只要实践出了问题,学生自然就会认真理解理论知识,善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在长期的潜移默化中用在学习上。

“差生”不差

“后进生感受不到学习的快乐,如果我们能发挥孩子的特长,让他们感受成功的喜悦,老师再实时进行引导,他们的文化课自然也不成问题。”乐山实验中学校长汪伟提出“帮助后进生寻找荣誉感”的概念,他认为科创活动能潜移默化的让每一个孩子找到自己的优点,取长补短。

与他抱有同样想法的,还有峨眉山关工委科技辅导员、曾为校长的孙碧英,“关工委如何将关爱落到实处?不只是给孩子送钱、聊天这种比较浅层次的行为。科创活动就是落到实处的体现,着眼于未成年人的未来发展、终身发展、人的成长规律,对培养孩子的综合素质和终身能力起到了重大作用。”

乐山市关工委五老力量有限,为了扩大科创的影响力,培养更优秀的师资力量,他们首先在全市筛选一批骨干教师加入,孙碧英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近些年,来自乐山的学生获得全省乃至全国科创大奖的消息层出不穷,背后都离不开关工委和优秀教师的努力。

“不给后进生画叉号”“不歧视学生成绩”是他们一贯的“行事准则”,在这样严格的教育观念下,许多曾经被人忽略的学生,通过科创平台散发出新的光彩。

曾经自卑自闭的女生王梦铃,来自贫困家庭的她毫不起眼,却能为了研究峨眉山的野生密毛蒿不畏艰险在田间野外跋涉两个月,最终她的研究项目获得全国科创大赛二等奖,是乐山至今为止第一个代表四川走进人民大会堂领奖并被国家领导人接见的中学生。高中毕业后,成绩突飞猛进的她考进了重本,曾经那个被称为“双差生”的她已经不见了。

周炜,四川省电力系统首席飞行操作手,在乐山实验中学读书时成绩一般,却对航模有着不同于常人的兴趣和敏锐感觉。“5.12”大地震发生之后,他成为第一批救援人员,操控飞艇探测受灾情况,制定救援路线,是为抗震救灾做出突出贡献的先进个人代表。

罗清篮在高中时成绩不好,是大众眼中的“差生”,对网络的极致喜爱让他开发出<<基于进程级病毒木马拦截授权技术>>,这项成果在比赛最初删选时就被刷下来了,乐山市五老了解到他的情况之后,专门带着他的作品赶到成都进行报名,就为了给孩子一个机会。结果,这项成果获得当年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全国一等奖与全国青少年科技发明奖,他也作为乐山地区唯一的保送生被东华大学计算机专业录取。现在,他带领的团队已经成为全国网络安全的重点团队。

张旭曾经也是众所周知的“中下生”,在高中时期,他的生物细胞研究项目获得全国科创比赛二等奖,他被浙江大学破格录取。目前正在美国德州大学md安德森癌症中心攻读生物学博士,已经跨入了这个行业的顶层。

“这些学生曾经都戴着‘差生’‘后进生’的帽子,但只要给他们一个机会,他们就能一鸣惊人,走到众人仰望的高度。”孙碧英提出,科创活动更能体现的是学生的综合能力,而不是分数的死板判定。

腾空——

从航模节到科技节

2016年,乐山市航模节已经形成惯例,每年吸引了8万多中小学生参赛,乐山市的科创氛围也越加浓厚。乐山市关工委联合教育局、老科协等部门,开始筹备乐山市第一届中小学科技节活动,并于2017年正式确立第一届科技节的活动内容:包括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青少年航模大赛、青少年机器人大赛、和平海报大赛、科技作品现场制作大赛、科普报告进校园六大系列活动。

同一时间,乐山市老科协科技关工委常务副主任,科普报告团团长,退休多年的老校长蓝滨湖正在教育局等相关部门多方周旋,争取到全市多所学校进行科普报告的机会。这一年,共有5所学校同意了蓝滨湖进校做科普报告的请求。

这个时候,文尚元已经在乐山市大放光彩。他以航模特长生身份进入乐山一中就读高中,组建起学校的航模团队,专门针对航模进行各种研究,并在高二这年成立了自己的航拍公司,拍摄的微电影《美丽乐山》获得全国微电影比赛一等奖,这部微电影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成为乐山市的宣传片,在许多人心目中留下了深刻印象。

众所周知,高中阶段出了名的“任务重、时间少”,随着高考临近,学生学习时间越发争分夺秒。但乐山一中依然长期坚持做好科创活动,“一中的课堂并不是局限在教室里的40分钟,而是走出教室,让学生视野更开阔,动手能力更强。”副校长张佳表示,科创活动是学校的传统,在每年的科普进校园活动中,乐山一中也是响应最积极的学校。

唐雨和徐梦都是乐山一中的生物老师,同时也是学校科创活动的主要负责人,他们长期工作状态就是“上课讲课,下课辅导”,除了正常的生物课时间,平时的周末、寒暑假,都是他们需要跟学生一起做研究课题的时间。在今年3月底举行的全省青少年科创大赛中,他们带领的学生分别获得了比赛一二等奖的好成绩。

“刚接触科创的时候以为是人工智能那种特别难的项目,后来才发现其实跟我们生活息息相关。”唐雨提出,最难的是“早些年不知道怎么认识科创,只能从网上看视频连蒙带猜。”现在已经有了体系,和学生一起研究课题成为常态。

徐梦做生物研究课题比较多,她带着学生去自己的母校川农大参观和做实验,得到母校大力支持,教授更是感叹:“才高一的学生已经能了解大学的课程了,现在的孩子们太厉害了。”

“一个项目的设计简单,但完善起来非常难。”高三学生彭俊恒提到之前和伙伴们做电场感应技术的难题,“做出来的模型拼接不上去,又只能重新计算数据。”前后花了半个月的时间,他们拿到了最满意的成果。

“为什么从事科技的女孩子这么少,我们是不是也能发挥自己的光芒?”团队中唯一的女生陈琳洁提出自己参赛时的感想,“科技应该有温度,要为人类服务。”

正是因为青少年有需求,能从科创活动中感受到不同的意义,能成长成才,才有关工委的倾力相助。

如今,乐山市关工委科技节活动已经影响到全市所有中小学生,师生、家长都开始了解、认识、重视科创活动,学习科技知识。

经过蓝滨湖的多方努力,老科协科普报告团进校园活动,也从2016年的5所学校变成2017年15所学校,再到2018年的39所学校,而今年,他们的目标是80所学校,乐山市的科创氛围已经覆盖全市。

不懈努力向前走

看似一帆风顺的科创活动,在乐山市也存在需要注意的问题。

“学生时间不足、学校引导很大问题、后进生观念转变、经费问题都是我们面临的难题。”让赵家骥着急的是,科学教育就要从活动中来,他们现在依靠大批骨干能把活动开展起来,但是没有相关体制和机制,科技创新人才只能越来越少。有的学校实行加分制,对从事科创教育的老师加分助力老师评职称,但因为前几年的机制调整,许多地方的“优秀科技辅导员”和“优秀教师”职称分量不一样,前者更类似虚衔,后者却和职位提升息息相关,因此,“骨干难觅”也是目前的现状。

除了师资力量的短缺,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也存在问题。

“我们从小就培养孩子的特长,帮助他们找到自身优点,那么,如何保证孩子从小学到中学再到高中、大学都能将特长延续下去,甚至给学生做好职业教育规划?”汪伟提出,将学生的求学路上下衔接,确定学生的“特长”在转校之后也有发展空间,也是教育体系的一项重要工作。但即使如此,他也担心,社会是否有这样的路径,给每一个孩子展示的“机会”。

乐山一中教科室主任唐建军也有着同样的疑惑,“我们学校的科创负责老师都是带班老师,本身任务就很重,科技师资还需要增强。我们都清楚,高考不是唯一,我们要培养怎样的学生,我们很清楚,但是大家都清楚吗?整个教育行业能做到给每一个孩子的未来发展都奠定坚实基础吗?”

科创活动还有更现实的问题:不是每一个参加科创活动的孩子都能成为行业领军人物,获得全国大奖或者被全球顶尖学府录取,也不是每一个孩子都在短时间内出现显著变化,本就对学习紧张的家长能接受“科创”活动占据孩子时间吗?所有学校都能正确对待“科创”活动和学习课程吗?这些问题,已经去往国外读书的文尚元没有标准答案,那些从乐山出去,在各个科技领域占领一席之地的优秀学子也没有标准答案,只有那些常年奔走在一线的五老依然在坚持,为了最初的梦想,让孩子们有“飞”起来的平台,而不懈努力。

(责任编辑:杜冬丽)

乐山发布 懂你,懂世界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