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吴薇
10月22日下午,张小桥接了刚放学的儿子,骑着电瓶车,赶回位于中心城区凤凰路北段檀木家园小区的家。走进张小桥的家,卧室、客厅干净整洁,光线也很通透,在温暖的灯光下,显得格外温馨。
结束东奔西跑
她终于有了温暖的家
烧水、摘菜、炒菜、做饭,进门不到半个小时,几道家常菜就端上了桌。和儿子吃完可口的晚饭,吃着酸甜的橘子,张小桥心中别提有多惬意了。
“这房子一年租金3000多元,每月水电气费也比以前租的房子便宜。”谈起现在的生活,张小桥不停地对记者说,“小区绿化环境好、物业服务好,这日子挺好的,住得很舒心。”
张小桥今年32岁,2011年,她和丈夫从五通桥区来到中心城区打工。她卖过衣服鞋子、当过餐厅服务员,丈夫则帮人送货,当时夫妻俩到处打零工,每月不到4000元的工资,除开基本生活费,根本不够租间好房子。
想起他们租的第一套房,如今张小桥还心有余悸。那是一间靠山的、仅20多平方米的平房,夏天地面潮湿得冒水,冬天则冷得刺骨,蟑螂、老鼠等随时出没,甚至爬到床上,出门上厕所还要走上一段漆黑的小路,本就胆小的张小桥,经常被吓得睡不着觉。
虽说条件不好,但租金便宜,还是让小两口咬牙坚持了1年多。后来他们又连续搬了两次家,不是周边环境不好,就是租金太贵,房子太小。有了孩子后,拥挤的房子、吵杂的环境、年年上涨的租金,让张小桥迫切想改变居住条件,但仅靠他们的工资根本无力购房,想租套好房子也不容易。
2016年,张小桥改变居住环境的梦想终于成真。在社区的帮助下,符合条件的张小桥参加了公租房的报名摇号,很快便分到了公租房。“当时拿到钥匙后,我们激动得彻夜难眠,我们终于有了一个温暖的家。”张小桥乐呵呵地说,虽然公租房不到60平方米,但很温馨,让一家人的生活更有了奔头,“我们打心眼里感谢政府,感谢党!”
如今,入住公租房已经5年了,孩子在离小区不远的通江小学读书。为了更加美好的明天,张小桥和丈夫依然每天努力工作着。
让中低收入群众
从“有房住”到“住得好”
从张小桥家出来,记者来到小区的小广场,居民们正三三两两聚在一起,一边健身一边聊天。
“小区房租便宜,而且房子采光好,物业服务好,交通也很便利,门口就有公交车,绿化也挺好,让人感觉非常温馨。”44岁的陈先容表示,以前租房子住,房租贵还不稳定,厕所都在室外。现在这房子多好,真心要感谢党和政府。
作为中心城区最大的公租房小区,檀木家园小区集中居住了约2400户中低收入群众,房屋宽敞明亮、环境干净整洁,居民和谐互助,营造了温暖、积极的居住氛围。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中低收入者在乐山找到了居所,这得益于我市多层次、覆盖广的保障房体系,也得益于不断加大的保障房建设力度。据统计,五年来,乐山累计实施棚户区改造52305套、公租房分配入住22060户、累计发放住房租赁补贴资金1715.57万元。
从数字、图纸到一幢幢拔地而起的楼房,保障房的建设过程,也是攻坚克难的过程。
完善的小区生活配套、丰富的租户精神生活、贴心的物业服务……在实现“住有所居”的基础上,乐山住建部门不断加强对公租房的服务管理,真正让保障家庭从“有房住”到“住得好”。
(责任编辑:吴豪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