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赵径 文/图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古时下雨天,便是蓑衣的天下。蓑衣是何物?是古人的智慧,用棕叶丝和棕绳制作而成。
棕编,最早起源于战国,是采用我国南方生长的棕榈树的树叶、棕片、棕皮为原料进行编织的一门民间手艺,主要流传于湖南、云南、贵州、四川等地。天然山棕,被称之为“森林珍宝”,材质天然,具有透气、耐用、不怕水、不起霉、不起虫等特点。用山棕做的棕绳、床垫、棕蓑衣、山棕刷,在过去是百姓追捧的健康家居用品。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工业化生产正在逐步取代传统手工艺。但在沐川县境内,因林间地头分布大量山棕树,当地的山棕制品丰富多样,山棕制作技艺流传至今,“大楠镇陈氏山棕手工技艺”被列为沐川县非遗项目。
陈文东正在制作山棕丝茶垫
棕树
各类山棕手工艺品
熊猫穿蓑衣戴棕帽
山棕丝编织茶盘
制作完成的棕绷床垫
一个化工男的转型
在沐川县大楠镇金盆村陈氏棕制品厂,记者见到传承人陈文东,他正和几位棕匠制作棕绷。一旁由竹子搭建的展台上,展示着一系列棕制品,蓑衣、扫把、棕刷,以及一些创新摆件。
谈起这些棕制品,陈文东说:“一路走来还是挺艰难的,比在化工行业上班难多了。”
“我自幼在农村长大,那个年代,‘跳出农门’是父母最大的期望。初中毕业选了一所化工学校,我清楚地记得,当把户籍从农村转到学校时,全家人的喜悦溢于言表。”陈文东回忆,“毕业后,我进入了化工行业,一干就是13年。”
为何一个化工男突然转型做棕绷?
“2012年家里新房装修完,准备搬家入住,全家人就去打扫卫生。中午把一岁多的儿子放在床上睡午觉,醒来后脸上出现几个红斑,连续两天都出现了同样情况。”陈文东告诉记者,凭着在化工行业工作的经验,他意识到新房甲醛超标。
床垫是离身体最近的一件家居用品,陈文东突然想到老家的棕绷。棕匠们经常携带着简单的劳动工具,走家串户,为乡亲缝蓑衣、为有条件的家庭编织棕绳绷子床。而陈文东的父亲就是一位出色的棕匠。
兜兜转转一大圈后,一张床垫,彻底把一个化工男带进了他儿时根本看不起的老行当。陈文东决定回到他曾经最想离开的老家,把后半生投入到棕绷这个古老的手工行业。
一步步做到行业最好
介入一个新行业,光凭着一腔热情是不行的。陈文东分析棕绷行业,发现做棕绷的人极少,一方面是工艺复杂费时,另一方面则是纯手工棕绷价格市场接受度不高。
记者了解到,制作棕绷工艺过程长而复杂,把山棕这种植物材料,通过纺绳、勾穿、绷、编织、楔紧、防松等多项技艺,最后制作成棕绷床,纯天然无甲醛,透气透湿,硬而不僵,能很好地保护人体脊柱健康。同时棕绷可以编织“福禄寿喜”、八角花、窗花格等多种传统图案,寓意丰富。
为了把棕绷做得更好,陈文东东奔西跑,考察各地棕绷的编织技术,扬长补短;自己发明研制了很多辅助工具,以便制作过程省力省时……同时,陈文东把已经转行的传统棕匠、木匠组织起来,一起讨论山棕手工技艺的出路及行业发展。
“在老师傅的主导下,在保留棕绷核心元素不变的前提下,我和棕匠们一起做各种尝试、检测,做过一层棕绳、两层棕绳、三层棕绳的;做过无横档支撑、一根横档支撑、两根横档支撑的;一个人拉绳子、两个人拉绳子、三个人拉绳子的……”陈文东笑谈,“我的信念是,一步步做到行业最好,没有之一。”
传统与现代结合发展
现代社会,越来越多的快速一体化商业,让我们得到便利的同时,却忘记了手工艺独一无二的美丽。山棕,这份来自大自然淳朴的作品,在棕匠新颖的设计与创新下,焕发出属于它的独特光彩。
除了传承编棕绷、扎扫帚这类经典的棕制品手工艺,闲暇之余,陈文东把山棕自然材料、传统技艺与现代创新技术相结合,成功研发生产出“山棕丝花瓶系列作品”“山棕丝编织茶盘”“山棕丝海豚”等作品。
看到墙上一个个作品,陈文东感慨:“很多人说,机器会抢双手的工作,会抢人的饭碗。作为手艺人,我从来不反对工业机器、不反对在保持好品质的前提下提高效率,所以每年都会尝试一些新的方法和工具,就是为了能更快更好地做手艺。”
记者了解到,目前,只有大楠镇金盆村陈氏7人从事山棕手工技艺,而沐川县陈氏棕制品厂,已初步形成线上、线下销售山棕手工产品的经营模式。大楠镇的山棕制作产品,已渗透到生产生活的各方面,也一定程度见证了当地的传统生产生活和发展,经过长期积淀,技艺独到精湛,体现了沐川质朴的民风和沐川人民的智慧,具有地方特色。
谈及今后的发展,陈文东说:“用双手诠释山棕的魅力,把一个棕匠对世界、对真善美的理解,通过作品传递给有缘人。”
(责任编辑:吴豪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