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者 宋雪
80多年前,中共犍为县第一个党支部在这里成立。在那段难忘的岁月里,革命先辈一心向党、艰苦创业,让星星之火在金犍大地燎原;
80多年后,这里成为“乐山市党性教育基地”,正升级改造中共犍为党史教育馆。回顾百年征程、感受辉煌成就,红色精神在犍为永续传承。
近日,记者走进犍为县双溪镇小市村,这里是中共犍为县第一个党支部——同兴支部的诞生地。在马边河畔,一幅峥嵘岁月里的革命历史画卷,正向我们徐徐铺开……
艰苦创业
火种在马边河畔点燃
马边河畔的小市村,地处桫椤湖国家湿地公园旁,交通便捷、景色优美。1934年秋天,中共犍为县第一个党支部——同兴支部在此诞生。
“这里紧邻当时的嘉定、宜宾,地处川南盐区、西南通道,其区位、政治、战略方面的优势,是发展革命的有利基础。”回顾同兴支部成立的历史,中共犍为县委党校高级讲师、犍为历史文化研究会会长、犍为县社科联副主席康广才向记者娓娓道来。
1933年冬,中共嘉定中心县委派军科委员梁祚超和共产党员段祺臻装扮为布匹商贩,到马边河一带建立和发展组织,先后吸收胡立本、刘本昭、潘英仲入党。
潘英仲出生在同兴乡(现双溪镇),他的父亲是当时同兴乡的联保主任。1934年1月,潘英仲回同兴场小市子(现小市村)担任同兴乡初级小学校长,开展党的工作,吸收同兴乡初级小学教师何学儒、同兴场小市子青年学生田正太入党,并于同年秋天经中共嘉定中心县委批准建立同兴支部,由何学儒任书记。
“当时的联络处就建在清溪镇禹王宫旁的中药店内,这里常常传送党内文件、刊物和宣传资料。”康广才介绍,同兴支部建立后,支部成员经常深入同兴、马庙等地的煤厂,在贫民、矿工、小贩、小职员中传播革命思想。
1934年底,同兴支部建立外围组织“青年互助社”,通过贴标语、发传单、作演讲,以及用“民歌”“民谣”“顺口溜”等形式,向人民群众宣传新思想。当时的社员约30人,由何学儒、潘英仲负责,骨干社员有潘英田、潘英国、宋有珍、帅续修等人。
1935年春,中共嘉定中心县委赵启民到犍、沐、马地区组织领导武装暴动,潘英仲多次参加会议商定武装暴动事宜。同年5月10日晚,潘英仲、帅续修率领同兴支部改造和掌控的百人民间武装,奔赴沐川高笋场参加武装暴动,目的是“发动游击战争,牵制军阀后方,接应中央红军,增援川北红军”,但行至途中却遭阻击。得知前方沐川高笋场暴动失利,队伍撤回隐蔽,等待时机。
暴动失利、形势急变,由于叛徒出卖,各地组织和联络点及负责人被供出。不久,何学儒、潘英仲、田正太及“青年互助社”成员王大楷、李俊武等人先后被捕,其余成员被迫离家外藏,同兴支部至此结束。
“虽然武装起义失败,组织遭到破坏,但是先辈们‘为民敢于人先,奉献勇于牺牲’的革命精神,如初升的红日照耀着犍为。”康广才说。
再现历史
将革命事迹还原展现
“虽然我是本地人,也是潘家后人,但对于这段历史,也是工作后才知道。”今年65岁的潘复强,上世纪90年代起在同兴乡政府工作,后担任宣传委员。
2014年底,犍为县委组织部拨款,决定在小市村建立陈列室,展示同兴支部历史。同兴乡政府迅速组建团队,由潘复强牵头筹备工作。
“当年那段历史,应该还原展现出来让更多人看到,这是责任,也是使命。”接到任务后,潘复强和同事开始了奔波,整理相关文图、走访收集资料。他们寻访到潘英仲、帅续修等人的后人,收集照片、回忆录及使用过的物件,作为重要展陈。
潘复强告诉记者,陈列品中有帅续修在1993年4月写下的遗书《我的一生》。在生命重危之时, 帅续修写下的最后一句话是:“我的一生,没有叛党,更没有出卖同志,总算做了一名革命同志。”先辈们的一心向党和艰苦不易,让潘复强深深感动。
2015年3月,“中共犍为县第一个党支部——同兴支部陈列室”正式开放,收集历史文物27件,图片资料10余件,使参观者直观感受同兴支部创建的艰辛历程。在小市村375平方米的村级活动阵地上,还同步建成历史文化墙,介绍同兴支部的成立活动情况;建成讲解室,可容纳30人左右的听众在此进行党性教育和观看宣传片。
阵地初步建成,硬件软件也在不断完善。
“犍为组织相关专家学者,对同兴支部的历史进行挖掘研究,完善相关宣传视频,同时还组建宣讲团队,对这段历史进行生动宣讲。”康广才告诉记者,宣讲团队固定6人,同时还邀请同兴支部成员的后人等,作为亲闻、亲见、亲历的“三亲”代表,向大家讲述当年的故事。目前,宣讲活动已开展了数百场。
听一堂课、看一个展室、唱一首红歌、看一个视频、开展一次宣誓……在小市村,围绕同兴支部的参观学习活动不断丰富完善。截至2021年5月升级改造前,已接待参观团队700多批次,参观上万人次。
2019年5月,同兴支部所在地被列为“乐山市党性教育基地”,正式挂牌。2021年5月,犍为县委组织部牵头、双溪镇具体落实,对陈列室进行升级改造,中共犍为党史教育馆正式启动建设。
精神永续
再谱壮丽犍为新篇章
“今年5月启动升级改造后,犍为历史文化方面的专家学者积极参与,进行史料挖掘,完善人物档案,我们在犍为县档案馆还找到了许多宝贵资料。”康广才说,其中就有1938年潘英仲父亲关于呈报潘英仲情形的呈文。文内,潘英仲父亲写下儿子“曾染共产嫌疑”“脱离家庭关系居一河之隔”等内容,对潘英仲的革命经历再次进行佐证。
当年同兴支部的成员,何学儒在暴动不久后被捕入狱,出狱后骨瘦如柴,依然积极寻找组织开展活动,在国民党的不断抓捕下四处躲藏,于1941年离世;潘英仲是支部最早的入党者,先后3次被捕,被父亲及社会名人不断营救出狱,支部被破坏后依然积极活动;田正太是支部中军事能力最强者,暴动失败后被捕,出狱后继续掌控原暴动的民间武装,最终献出了家人及自己的生命……
“这些先辈都是革命的践行者,我们讲述犍为党史,就要以他们为榜样,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完成他们未竟的事业。”康广才说。
康广才告诉记者,他们还通过四川省档案馆找到1929年第3期的《犍为》杂志。“在这份热血青年创办的杂志里,热血激昂地写到‘犍为的事情,愈趋愈坏了,我们非彻底的改造一下不可’。正因为立志要改变这一切,所以犍为的有志青年们才聚集在了共产党的旗帜下。”康广才说,这些宝贵资料,将陆续补充完善,在馆内呈现。
如今,中共犍为党史教育馆的升级改造仍在进行。馆内以中国共产党在犍为百年奋斗史为主线,分为四个篇章,通过文字、图片、实物、影像等方式全景呈现中国共产党带领犍为人民,在解放犍为、建设犍为、发展犍为中取得的辉煌成就。
据悉,中共犍为党史教育馆建筑面积约200平方米,预计将于今年国庆前完成改造,免费对外开放。
“由犍为历史文化研究会学者创作的情景剧《星火》,目前剧本已经完成。我们还计划推出一本讲述红色故事的书籍,开发制作相关文创产品,让馆藏更加丰富。”康广才说,未来的中共犍为党史教育馆,将成为犍为旅游环线上的重要红色景点,传承发扬革命精神,鼓舞犍为儿女再谱壮丽新篇章。
(责任编辑:杨田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