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者 赵径
一名土生土长的东北人,说着一口流利的四川话;一位把村当家、把民当亲,越是艰难越向前的基层党组织书记,到沐川8年,他用行动,努力诠释新时代基层干部的初心。
2012年,作为公招生,徐伯松来到沐川县沐溪镇政府,任镇群工办副主任、安办主任,兼阳雀村(现茨湾村)党支部书记。当时他每天的工作状态是:上午忙单位业务,下午和晚上到村入户走访。“那时阳雀村全村只有700多米的水泥路,几乎每一家都需要步行前往,我连续半个月吃住在农户家,终于将所有村民小组、长期在家的村民都走访了一遍,了解了民情、收集了民意。”徐伯松回忆起当初感慨万千,也在内心深处感受到了巨大的压力。
“产业几乎为零,基础设施几乎为零。”在这种困难情况下,徐伯松和阳雀村干部群众,探索出“土地预流转 利益共享 风险共担”的“土地中介”模式,培育“大园区、多业主”的果蔬产业园1000余亩,带动半数留守人员就近务工。修建3个聚居点,以服务便民化、经济市场化、治理社会化的城乡基层治理方式,打造新村建设、产业发展、社会治理的产村相融发展体系,水电路桥房网气全面提升,在四川省产业扶贫现场会上展现了“阳雀模式”。
2020年1月,徐伯松担任底堡乡党委副书记、乡长。通过深入调研,反复研判,他发现全乡面临危房存量大、遗留问题多、产业发展弱的现状,脱贫攻坚任务仍然艰巨。“与其被动接受,不如主动面对,用发展的方式、遵循市场规律,想办法解决存量问题,争取解决一个问题、凝聚一方力量、重建一次信任,变坏事为好事,在尽力化解问题的同时,储备发展的空间。”徐伯松用辩证的方式,苦口婆心地与当地村组干部面对面交流,达成共识。
2020年初,该乡启动荷花基地问题化解工作,为了掌握第一手信息,徐伯松召开村“两委”会、户长会,耐心回应群众质疑,并在会后通过入户交流,打消群众顾虑。最终,通过1个月艰难的工作,困扰当地多年的61户分地、重新公开落实土地业主问题终于得到了解决。2020年7月,牵扯农户最多、纠纷业主最多、拖欠债务最多的花园合作社问题化解工作启动,历时7个月,将大多数存量风险完成释放,并有了新的“轻资产运营模式”,村集体终于卸下了沉重的包袱。同时,徐伯松和团队用不到6个月时间,完成了底堡乡拆旧复垦验收,并有序推进了7个聚居点的农房新建,大大减少了危旧房存量、基层治理的难度。通过“预流转”,将全乡5000余亩土地完成储备,落地15个投资业主,为今后现代产业园区建设打下坚实基础。
“再难也要闯出一条路。”2021年5月,徐伯松担任底堡乡党委书记,他将继续与干部群众一道,坚定地为发展而奋斗,实现村安民富的愿望。
(责任编辑:吴豪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