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集体生日,与孩子们一起做游戏。市教育局供图
■ 张友根 记者 张力
井研县高凤乡双堰村地处井研、仁寿和威远三县交界,是该县的省定贫困村。2015年8月,市教育局驻村工作队入驻双堰村,坚持扶贫和扶智相结合,加大特色产业发展扶持力度,推进基础民生建设和风貌整治。最终,帮助该村于2017年12月顺利实现脱贫摘帽。
脱贫不脱钩,市教育局的帮扶之路仍在继续。针对该村外出务工人员多、留守儿童多等突出问题,市教育局驻村工作队充分调动教育资源,打出“组合拳”,为该村留守儿童开展“我们一直在一起”等系列活动,让孩子们感受关爱,健康快乐地成长。
资金资助
解决孩子后顾之忧
“读书不用愁,你负责学习,我负责保障。”这是今秋开学,市教育局扶贫联系领导到双堰村看望慰问,对建档立卡贫困学生廖海全说的第一句话。
廖海全母亲离家出走,至今杳无音信,家中还有年老多病的奶奶和年幼的弟弟,父亲是地道的农民,全家收入来源主要依靠几亩土地。廖海全考上理想的大学,成为全家人的希望和未来。
“去年高考失利,感觉天都塌啦!”廖海全告诉记者,当时感到前途无望,整天将自己关在家里,羞于见人。直至驻村工作队队长兼“第一书记”隆朗找上门来耐心开导,他才重拾信心、选择复读。“后来,工作队帮我筹集日常的生活费和杂费,让我安心学习。今年终于圆梦大学,考上四川轻化工大学。”廖海全说道。
双堰村留守儿童尹婉霖患先天性脑积水,是名特殊儿童,刚上3天幼儿园就被迫退学,6岁半“辍学”在家,性格孤僻自闭。家长非常着急,期盼孩子能像正常小朋友那样早日读书。
为了解决尹婉霖的入学问题,驻村工作队积极与井研县教育局沟通协调,最终让尹婉霖如愿走进了东林镇中心小学课堂。
帮扶过程中,市教育局不仅制定资助驻村帮扶村贫困优秀学生管理办法,并对特殊学生进行长期生活补贴,从源头筑牢学生辍学、退学的“防护堤”。目前,双堰村在读建档立卡贫困学生34人,有3名特困优秀生得到长期资助,25人次得到省科技扶贫基金会资助。
过集体生日
留守儿童不再孤单
“小鸟在前面带路,风啊吹向我们……”快乐的童谣在双堰村村委会响起,小朋友们挥舞着自制的气球,戴着爱心捐助的“太阳帽”,跟随老师的节拍快乐哼唱,脸上笑开了花……今年“六一”儿童节,驻村工作队为双堰村孩子精心筹划“集体生日、嗨过六一”活动,为该村10多名孩子过集体生日,大家玩得很开心。
当日,结对帮扶学校市实验小学的叔叔和阿姨,不仅带来了生日蛋糕、儿童读物、水彩笔和手动小风扇等礼物,还手把手教大家如何折叠气球,一起玩各种趣味游戏等。
活动还安排父母和孩子进行亲子互动游戏,让在外打工、不常回家的家长和孩子一起过集体生日。“平时因为在外打工,对孩子的生日顾不上、也没那么在意,这次特意回来陪陪孩子,看到玩得很开心,才知道孩子那么在乎家长的陪伴!”参加完活动的家长们十分感慨。
“双堰村的孩子平常和同龄人交流机会少,基本没有儿童玩伴和玩具,大部分都很内向、腼腆,为孩子们过一个集体生日,让他们在参与活动中培养自信心,学会相互包容、相互理解和相互支持。”谈起此次策划的初衷,隆朗如是说。
今秋开学,新东方公益基金会发起一对一帮扶项目,支援贫困地区教育事业。“我们获知消息后,立即联系双堰村周边两所乡村学校20名贫困初中生,与‘新东方’老师结对子。”隆朗告诉记者,师生建立联系后,“新东方”老师将不定期地与孩子进行电话或书信交流,推荐分享好书,帮孩子养成良好阅读习惯;寒、暑假探望孩子,长期一对一帮助,直到孩子中考结束为止。这样的陪伴和交流,将让双堰村的留守孩子不再孤单。
多彩活动 助力健康成长
“这次活动太巴适了,去了很多没去过的地方,吃了很多没吃过的美食,看了很多没看过的节目……”今年暑假,双堰村5名留守学生参加了文轩教育组织的暑期夏令营活动。每每谈起,孩子们意犹未尽,记忆犹新。
暑期生活对留守儿童来说,是枯燥无味的。父母为了生计外出打工,无暇顾及孩子。在爷爷奶奶“放羊式”的看管中,孩子们除了帮忙做点农活,便是做作业、看电视。今年暑假,在驻村工作队的帮助下,村里5名留守儿童平生第一次来到成都,参加“花重锦官城”研学旅行。
扶贫关键在扶智,核心是激发孩子的学习动力。帮扶期间,市教育局局长陈昆先后5次深入双堰村,开展教育扶贫专题调研,入户了解学生就学的具体困难,专题研究关心关爱在读学生工作,帮助该村建立留守儿童乐园,筹集各类图书2000余册和部分户外体育用品等,以丰富孩子们的童年生活。
同时,驻村工作队还采取坝坝会等形式,每月组织一次集体活动,成立双堰村少年先锋队,邀请专业老师来村开展绘画、演讲、运动等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让孩子们在活动中收获知识、收获快乐,健康成长。
(责任编辑:徐燕妮)